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郭正亮:民進黨再現中央與地方的開放矛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5 15:47:24


 
  民進黨“立委”持續杯葛拖延,國民黨只好把箭靶轉向民進黨縣市長。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已在5月初下達中央地方夾擊策略:在地方議會,下令國民黨籍台南+高雄議員逼問賴清德+陳菊“是否支持自由經濟示範區?”另外在“立法院”,也透過國民黨召委黃昭順在5月28日使出“中央逼迫地方”絕招,邀請“六港一空一區”縣市長出席,包括基隆、宜蘭、新北市、桃園、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屏東等地縣市長,要求“地方首長明確表態,若不需加入就宣布退出”,也是為了凸顯民進黨的中央與地方矛盾。受困於民進黨主席改選、黨內意見遲未整合的困境,賴清德+陳菊兩位市長已經表示不便出席。

  中央地方矛盾,陸資投資高雄港早有先例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民進黨第一次爆發中央與地方的開放矛盾。早在2012年12月19日,高雄就曾發生大陸政龍投資公司(中遠、中國海運、中國招商局合資)投資陽明海運所屬的高雄港高明碼頭事件,這不但是開放陸資以來的最大金額,同時也是陸資投資公共建設的首宗個案。當時民進黨“立院”黨團也表達憂慮立場,書記長蔡其昌表示:“不應只純就商業角度看待,政府審查應多一分謹慎,才能確保國家利益和安危”。幹事長潘孟安更直接表達反對立場:“就算投資內容和項目無涉“國安”,也應迴避港口、機場等特殊公共建設”。但高明碼頭所在地的高雄市,議員卻不分藍綠表示歡迎,與蔡英文台大法律系同班同學的民進黨高雄市議員康裕成,就很坦白說出民進黨的無奈:“陸資投資台灣公共建設,當然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但在歡迎之際,又有“國安”疑慮,這就是台灣面臨的窘境”。

  當時陳菊市長最後拍板不抵制陸資投資高雄港,明顯與2012年10月15日民進黨“立院”黨團通過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互相矛盾。民進黨團要求增訂陸資來台投資規範,以“確保“國安”、穩健開放”為政策指導方針。其中包括:陸資金額超過5億台幣就要舉行公聽會,針對不同產業訂定限制條件,禁止陸資投資重要公共建設,禁止陸資投資經濟上獨佔、寡佔或壟斷、或涉及政治、電信、媒體等可能影響“國安”的相關行業。大陸中遠等三大集團投資高明貨櫃碼頭,無疑將觸及民進黨團“禁止陸資投資重要公共建設”的“國安”掛帥主張。但在陳菊市長拍板之後,民進黨“立委”卻不再異議。

  坦白說,陳市長和高雄市議員不分藍綠歡迎陸資投資高雄港,實在是因為他們再也不忍讓高雄港繼續沒落下去。直到2000年,高雄港還是排名全球第四的著名大港,當時高雄港的總貨櫃裝卸量是7425萬TEU(20呎標準貨櫃縮寫),排名全球第一是香港18098萬TEU,第二是新加坡17087萬TEU,第三是韓國釜山7540萬TEU,高雄與釜山不分上下,幾乎並列全球第三。 
但好景不常,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迅猛崛起,高雄港在亞洲鄰近港口的激烈競爭下,全球排名不斷下降。在2000-2008年期間,高雄港年均成長率只有4%,但中國港口的年均成長率都十分驚人,例如青島25%、上海+天津26%、深圳27%、廣州34%。根據國際貨櫃化(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雜誌統計,2010年全球排名前20大貨櫃港,高雄已經跌到第12名,總貨櫃裝卸量只有918萬TEU,相較於第一名上海2907萬TEU、第二名新加坡2843萬TEU、第三名香港2353萬TEU,相差甚遠。全球貨櫃幾乎高達三分之二,是經由中國九大港口進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