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實現這些美好願景的前提似乎應當是,香港能夠解決當前面臨的多方面問題,你也提到香港需要做出正確的事情,你認為香港正在做正確的事情嗎?
Greg Clark:成為一個成功的、有競爭力的城市時,必然產生的一個結果是將面對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恰恰是成功的表現,而不是相反。這包括房價高漲、基礎設施過度使用、外來人才和資本湧入令城市管理面臨挑戰等。
認為“香港將死”正是混淆了成功和失敗的結果。香港要保持成功,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倫敦、紐約一樣。比如,倫敦和紐約正嘗試解決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壓力——房價飈升、人們無法負擔住房、低收入者無法進入住房市場、外來資本湧入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一個住房市場策略——盡可能增加供給、為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支持幫助他們進入市場。增加供給不僅是政府的責任,還需要引入雇主、私人投資者、社區等機構來分擔。
但香港面臨的挑戰更大。香港需要做到兩方面,一個是迅速、高效地循環使用土地,通過城市重整工程提供部分供給,例如東九龍;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城市周邊區域來增加供給。我相信日後珠三角有望為香港住房市場提供一個解決方案,香港可能有機會在珠三角地區建立起衛星城市。
創新型經濟引領者
《21世紀》:除了住房,香港還面臨哪些需要認真對待的重大挑戰?有人提出在香港發展高科技領域,但目前並不如意,你覺得香港有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嗎?
Greg Clark:香港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一個是宜居度,大家都在討論空氣質量問題,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倫敦曾經因為霧都出名,後來推行清潔空氣計劃不僅解決了空氣問題,也解決了水的問題,所以一個不斷發展的城市完全有能力解決這類問題,但關鍵是政府要給予關注。
在倫敦和紐約,人們同樣也在考慮是否要發展高科技。現在香港的經濟以公司服務、金融服務、企業和中小企業為主,發展高科技確實有一定道理,但這並不意味著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一定要局限在香港這個島上,而是應該放眼到其所在區域,比如珠三角。香港應該考量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在更大地理範圍內引領創新型經濟發展的角色,目標不是在某個地方的一個科技園的成功,而是在珠三角地區建立一個創新機制,香港在其中可以擔當主導角色,為高科技發展提供風投資金、知識產權保護以及通過大學提供科研支持等。
《21世紀》:去年,上海自貿區成立後,有很多人擔心上海將取代香港,甚至有人把深圳也視為威脅,你如何看待香港與中國內地城市的關係?
Greg Clark:大概10到15年前,就有人認為上海會快速發展為金融和商業中心,在中國內地,上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占據主導地位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但前面提到的香港的五個角色並不會因為上海的崛起受到威脅,而只會讓香港能夠做更多事情。
香港和深圳同在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區域中,在珠三角這樣人口規模的區域經濟中,如果只有一個中心城市會非常低效,需要多個中心。在區域範疇內,廣州和深圳因香港更加國際化,而珠三角地區則能幫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和生產力。
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會有調整,這可能被一些人看作是某個地方的失敗,比如一個企業把總部定在上海而不是香港。未來10到20年,我們一定會看到更多這樣的案例,但香港並不可能成為所有機構的首選。要記住的是,當整個蛋糕變大,香港的這一塊也一定會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