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不會將中越爭端引向戰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31 08:33:49


在南中國海西沙群島海域作業的中海油981鑽井平台,被中國漁政船包圍保護。(檔案照片)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戰爭的性質與近兩百年前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寫下《戰爭論》的時候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即便如此,克勞塞維茨的著作有一項偉大的洞見跨越了時代與文化。克勞塞維茨給世界的偉大啟示是,戰爭與其說是蠻力的比拼,不如說是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對抗。這有助於人們理解世界各地的各類衝突。

  日本《外交學者》5月28日載文《中國、戰爭和“國家情緒”》,文章說,不了解克勞塞維茨的洞見但能夠冷靜看待中國最近與越南發生的爭執的人或許都會表示迷惑。情況似乎不符合邏輯。首先,中國目前存在嚴重的國內安全問題,幾個月來發生了數起嚴重襲擊。其次,中國面臨多項領土爭端,其中與日本和菲律賓的最為嚴重。第三,就連中朝關係看起來也很糟。鑒於國內外發生的這些消極情況,為什麼還要系統性地“侵犯”爭議領土,激怒以好鬥聞名的鄰國越南以至於使中國投資受到攻擊、中國人不得不撤離,從而進一步疏遠鄰國和國際社會?這難道不是遠遠不能推進中國的利益,反而在破壞這些利益嗎?

  如果外交政策是一種完全理性的過程,原因和結果簡單清晰,人們或許可以試圖猜測北京的某些長遠戰略意圖,以弄清其最近的舉措。但是,更明智的做法或許是注意克勞塞維茨對戰爭情感和道德方面的總結。中國是一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變得富有而強大的國家。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在世界其他地區懷疑的、常常帶有惡意的目光下做到這一點的。儘管面臨這麼多挑戰,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是成功的。因此,中國現在感覺自己有某種權利展示肌肉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還有沉重的記憶。在中國人的腦海裡,二戰期間發生的事情有時還猶如昨天。年輕人或許不太了解戰亂時期的細節,但從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刺耳聲音判斷,他們無疑在後天形成了對那段時期的憤怒和其他情感。當中國決策者最近決定在南海採取行動時,公眾都會站在他們一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