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兩岸三黨紅藍綠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甚至有可能是關鍵性的變化,變化的突破口,在大陸對兩岸關係的自信,及蔡英文出任主席後,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新說法與新作為。
《中國時報》發表社評稱,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蔡英文關於“蔡張會”的新表態。在和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們會面時,蔡英文表示,如果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能來台訪問,“只要不設前提,我也可以和張志軍在民進黨中央會面。”根據媒體的報道,蔡英文是在民進黨中常會後,特別召集中國事務委員會成員,包括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游錫堃,以及柯建銘、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針對該會的未來走向進行談話會。陳菊、賴清德和柯建銘在會中都提到“假如張志軍來台回訪”、“假如張志軍約我”,民進黨到底該如何因應,柯建銘甚至明確表示:“我們逢中必反的態度有必要轉變了”。正是在這樣的互動之中,蔡英文做出了上述的回應。
從悍然包圍遠道來訪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到釋出善意、謹慎歡迎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訪交流,民進黨確實在兩岸問題上轉了一個大彎,但我們還看不清楚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列車在轉彎之後,將要開往何方,又會以怎樣的速度前行,但是起點肯定是對的。
在蔡英文的談話之後,賴清德出訪上海,這是城市交流也是文化交流,在上海,賴清德被動回應了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總的來說,態度是坦率、健康而友善的。蔡英文在面對媒體詢問賴清德訪滬一事時,還強調兩岸“雙方應該要透過坦誠的交流與對話,增進了解,在各自過去發展的歷史基礎上,進一步求同存異,為兩岸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創造契機”。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窺見,民進黨是在正面、積極的回應“兩岸和平發展”這樣的主流理念,也特別多次強調了兩岸關係“穩定”的重要性。蔡英文的談話,賴清德的訪滬,民進黨的回應,都不是即興之作,不是擦槍走火,而是民進黨新黨中央政策性的、規畫性的作為,也多少代表民進黨青壯世代或者說務實派的政策取向。
人們常說,對於政黨或政治人物要“聽其言,觀其行”。對於蔡英文、賴清德和民進黨的新變化、新作為,自然也是要“聽其言,觀其行”。其實,所謂的“聽其言,觀其行”,不僅僅是觀察民進黨的後續作為而已,深入地來說,關於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言”與“行”,都至少有兩個層次的課題需要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