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東亞民族主義飈升:中日和解之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00:09:28


 
  二

  在這方面,鄧小平給我們做出了榜樣。1978年,鄧小平會見日本天皇時說:“過去的就過去了,今後一切積極向前看。”“過去的”指什麼呢?指日本侵華戰爭。鄧小平是抗日戰爭領導人之一。按說,離戰爭越近的人,對仇恨記得越清楚,離戰爭越遠越淡化。鄧小平離戰爭那麼近,還能這樣說,令人為之感慨。在鄧小平時期,有些城市在“8·15”時並不鳴汽笛,現在又鳴了起來。不鳴汽笛,難道就可以說鄧小平那個時候不愛國嗎?鄧小平在訪日之後指示說:“要把日本當代電影拿到中國來放”。當時上映了《追捕》、《阿信》、《阿童木》、《一休》等日本影視節目,很多中國人成了高倉健的粉絲。而前些日子,據說電影院要上映一部日本電影《貞子》,很多人都接到短信說:“誰要看這部電影誰就是漢奸”。漢奸是有明確定義的,怎能說看一部日本當代電影就成了漢奸?社會認識糊塗到了如此地步,著實令人痛心。

  1984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說:把中日關係放到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來發展,要永遠友好下去,這件事超出了我們兩國一切問題的重要性。

  看到鄧小平的話說得如此斬釘截鐵,有些青年人不禁要問,在鄧小平當政時期,中日關係有沒有摩擦?有的。今天兩國關係出現的問題如釣魚島問題、參拜問題等,在鄧小平時期都反覆出現過。鄧小平站得高,具體問題具體應對,但是在戰略層面的把握上,不能把日本驅趕到對立面。今年5月9日,俞正聲在北京會見日本自民黨代表團的時候說,中日兩國應該成為好鄰居,通過雙方努力,兩國可以克服當前的困難局面。俞正聲這個講話體現了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我們當然應該揭露日本右翼的言行,堅持釣魚島主權,這是沒有疑義的,但怎樣區分不同情況(比如極少數右翼和絕大多數日本國民的區別),有鬥有和,則是高難度的課題,需要學習鄧小平的智慧。

  前一段時間,中國的電視台播出了300多部反日電視劇,觀眾的反映是過多過濫,很多電視劇非常無聊。北京就有四種報紙發表文章說,這些電視劇實在看不下去,這不是播種仇恨嗎?另外,在釣魚島爭端中,我們一度中斷與日本友好城市交流,中斷高中生交流,還把日本圖書下架等等。其實,文化交流是不應當中斷的。2012年,85個城市反日遊行打砸搶燒,陳曉魯接受採訪時說:“這是文革再現,太野蠻了。”

  更有甚者,有的人在媒體上放話說:“要降伏日本”,“中國需要一場新的對日戰爭洗雪過去的恥辱”,“要把日本作為中國導彈的靶場,把日本打成一片火海。”還有人說:“到了在南海動武的時候了”,“一周內把越南打成植物人”。意識形態被狂熱的民族主義綁架如此,不能不令人擔憂。歷史事實表明,利用民族主義解決國際爭端的做法往往效果不佳,反倒會加劇困境,使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動向產生疑慮,使他們希望美國力量介入東南亞,以維持平衡。美國最近高調“重返亞洲”,與東南亞國家的需求一拍即合。中國社科院前副院長劉吉前些天對我說,我們國內一些人在媒體上威脅和謾罵日本,其實幫助了安倍,使安倍在日本國內獲得更多資源,並且使日本的主張在國際上獲得更多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