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東亞民族主義飈升:中日和解之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00:09:28


 
  三

  東亞民族主義延燒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東亞諸多國家在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還處於殖民地狀態。與歐洲國家相比,東亞的現代國家建構、國家理性建構姗姗來遲,非理性的民族主義得以勃興。體現在東亞國家間政治方面,就是情緒化的民族主義猶如約束不住的猛獸不時猛撲出來,導致國家間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相互猜忌代替了相互諒解,相互對峙代替了相互融合。

  其次,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東亞是兩個陣營冷戰的前沿陣地之一。兩種制度、兩個階級的較量你死我活,十分激烈,掩蓋和壓抑了民族矛盾。毛澤東在1963年8月說:“民族鬥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鬥爭問題。”可以視為當時局勢發展的詮釋。當時盛行“只問階級,不問民族”。中國當時全力支持東亞的共產主義運動,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1990年代初,蘇東劇變,冷戰結束,情況變了。在世界範圍內,階級鬥爭讓位,民族主義登台。東亞的政治博弈隨之變換角色和內容,民族主義潮流漸次湧起。

  再次,2013年11月11日,法新社發表文章評述柬埔寨和泰國的古廟之爭時說:“這一場爭端點燃了兩國的愛國主義情緒。專家指出,兩國政府都在利用此事爭取擴大國內的支持度,盡可能轉移國內政治的注意力。”這句話點明了東亞民族主義產生的內驅動力。歷史經驗表明,民族主義是國家內部問題和外交問題相通相連的產物,有政治精英主導,也有民眾自發情緒。在多數情況下,政治精英的主導起了主要作用。比如2012年8月10日,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登上0.18平方公里的獨島(日本稱竹島)宣示主權,觸發了韓日兩國的民族主義。韓國一些媒體認為,李明博此舉首先出於個人政治需要。當時他的兄長和親信陷入腐敗醜聞,他本人有被牽連的危險,李明博想通過這個舉動博得人氣。另外,由於韓國政府不久前秘密批准《韓日情報交換協定》受到各方質疑,李明博不得不採取行動,緩解輿論對政府的壓力。李明博此舉取得了一定效果,他登島後支持率上升。

  中國的民族主義復興,與1980年代末遭受西方制裁引起的反彈密切相關。面對社會凝聚力流失、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以後傳統意識形態遭遇困境、執政資源受到挑戰,民族主義勃興發揮了平衡支撐作用。正因如此,在當代中國社會思潮中,與老左、新左、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新儒家等思潮相比,民族主義成為主流思潮並與民粹主義思潮多有重合。許多學者指出,中國民族主義的特點是,早年的屈辱經歷和今天的虛驕之氣未經理性過濾而混合在一起,產生了躁動型民族主義。用一些大學生的話說就是“點火就著”,一位有影響的媒體人士則宣稱“國強必霸”,這都是躁動型民族主義的粗野表現。中國現在強大了,不能動不動以力服人。中國文化傳統是澤被遠方,仁者無敵,就是永遠高舉和平的旗幟。應該以這樣的心胸處理中國與周邊國家包括日本的關係。能否處理好中日關係,是中國能不能順利融入全球化的一個關鍵,這對我們是一個考驗。

  日本民族主義的特點是什麼?今天中國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兩個日本,這是100多年來兩國力量對比的巨變。我去年到日本見到一些朋友,他們都說害怕中國,不知道中國這麼大的力量怎麼使用。再加上日本經濟增速緩慢,少子化和老齡化日趨嚴重,日本十分焦慮。現今日本的民族主義,其實是在中國巨大壓力下的反彈,以便能使日本多少獲得一些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