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德國媒體記者對中國政府及政治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持批判的立場。負責中國報道的資深記者或編輯,大多出生於冷戰時期,受冷戰時期宣傳的影響,習慣於將中國歸入與西方對立的國家陣營。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多次公開表示不會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德國記者對西方的政治制度有著高度的認同,認為這是通向自由、民主、法治和富裕的必由之路。相應的,他們傾向於將中國社會出現的問題都歸咎於政治制度的弱點。對這些問題的揭露和批判有助於維持其既定的認知結構。另外,因為有納粹和東德兩段歷史的影響,德國人對一黨制和社會主義制度普遍持批判和否定的態度。所以,就其政治立場而言,德國記者從一開始就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的。此外,每當出現敏感事件(如2008年西藏暴亂),在信息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德國記者更願意聽信流亡海外的政治組織和異見人士的一面之詞,作出有關中國的負面報道。
第二,對於負面問題的關注,是德國媒體報道的一個基本取向,因為這受到中國、德國和世界多個方面,以及宏觀(政治、經濟、文化)、中觀(媒體機構)、微觀(記者)多個層面因素的影響。筆者在這裡僅分析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
第三,德國從政府到民間都把日益崛起的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威脅。不少人擔心,中國的崛起會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擠占其生存空間,導致德國和西方的衰落。2012年11月公布的一項有關德國如何看待亞洲崛起的調查表明,73%的德國人認為,中國在獲取原材料/能源方面是德國的競爭對手,72%的人認為中國在創新性產品方面是德國的競爭對手。德國十分擔心未來會在競爭中失去優勢。這種擔憂催生了人們對中國的一系列惡意揣測,包括誣稱在德華人為間諜。2014年年初,華為(德國)公司和德國全球與地區問題研究所(GIGA)以及民調機構TNS Emnid聯合發表了調查報告《中國與德國——感知與現實》,報告顯示,92%的德國人認為中國企業會竊取德國的技術和發明成果。德國媒體不斷拋出中國威脅論(如“中國的崛起是德國的衰落”、“危險來自中國”、“被奪權的西方”等文章),既是在迎合也是在繼續營造彌漫在整個社會的對中國崛起的憂慮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