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觀察:安倍開啟通往戰爭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6 11:24:10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新華社今天發表題為“安倍開啟通往戰爭之路”的國際觀察文章。全文如下。

  自日本政府本月1日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之後,日本各界強烈反對,批評其綁架和閹割日本和平憲法,驅使日本國民走上戰場。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是利用了國民期待經濟復甦的心理,以及國內右翼勢力上升的現狀。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必將給亞太安全形勢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正如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所說,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意味著開啟了通往戰爭之路。

  (小標題)挑戰戰後體制

  日本輿論認為,安倍一意孤行解禁集體自衛權,就是要挑戰戰後體制,使日本所謂的自衛隊能夠名正言順地到海外參戰。

  日本《朝日新聞》說,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本質就是要參加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從根本上破壞規定不得向海外派兵的憲法第九條。

  《東京新聞》也認為,內閣通過變更憲法解釋,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實際上就是破壞和廢棄了禁止在海外行使武力的憲法第九條,是給憲政史留下重大污點的暴行。內閣的一紙決定,就可以派遣自衛隊參加海外戰爭,必然會使日本徹底偏離和平國家應走的道路。

  雖然日本政府新通過的“武力行使三條件”強調要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武力,但輿論顯然不能認同。有日媒解讀說,和平憲法是將戰爭關在房子中,並上了鎖,但安倍內閣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不僅去掉了鎖,還開了條縫。儘管政府強調是“必要最小限度”,但遇到大風,就會使大門敞開,再也無法關閉。

  日本三重縣鬆阪市市長山中光茂公開表示,他將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違反憲法為由提起訴訟。他認為,解禁集體自衛權是“為政者愚蠢的暴走”,是推翻和平國家的起點。

  (小標題)“底氣”從何而來

  日本的多項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遭到了大部分日本國民的反對。那麼,安倍在此問題上一意孤行,其“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首先,安倍利用了國民對日本經濟復甦的期待,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安倍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經濟形勢暫時出現好轉,國民希望經濟從此開始步入增長軌道,擔心政權更疊會導致政策調整,使經濟復甦勢頭受阻。

  在這種心態之下,儘管日本國民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比例很高,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近來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各項民調結果表明,安倍內閣支持率目前仍保持在45%以上。與歷屆日本內閣相比,這一支持率並不算太低。

  其次,日本民粹主義上升,政治右傾化加劇,使安倍的右翼政治理念在國內擁有一定基礎。由於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不振,國際經濟地位下降,部分國民出現了恐懼和不安情緒,民粹主義和右翼勢力便利用這種情緒宣揚所謂的“強國理念”,推崇“強勢領導人”。在這種情況下,和平勢力被削弱,右翼勢力得到增強。

  第三,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博取美國歡心。日本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重要棋子。美國宣佈“重返亞洲”後,利用日本與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爭端,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美國總統奧巴馬等美方高官多次宣稱釣魚島問題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不斷給日本撐腰打氣。同時,美國也多次表示希望日本儘快解禁集體自衛權,為美軍分擔壓力。因此,安倍一心要在今年年底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之前解禁集體自衛權,是要給美國送一份大禮。

  第四,安倍的政治“遺傳基因”也決定他會不顧國民的感受和利益,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一條道走到黑。正如《每日新聞》評論所說,安倍極力解除集體自衛權禁令的目的,就是要繼承其外祖父、二戰甲級戰犯岸信介的遺願。

  (小標題)亞太局勢堪憂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必將給亞太安全形勢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日本歷史上對亞洲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給該地區國家和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加上日本右翼分子和部分政客現在仍否認侵略歷史,一直在為侵略罪行翻案,使亞洲人民無法對解禁集體自衛權之後的日本感到放心。

  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司令官香田洋一認為,安倍政權制定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防衛計劃大綱過度宣揚民族主義,這意味著日本自身加劇了東亞的緊張局勢。

  日本政府不顧國民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必然會引起亞洲國家的擔憂。分析人士認為,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必將為本地區增添不穩定因素,為地區安全埋下隱患,並可能成為未來亞洲軍備競賽的誘因。

  《朝日新聞》說,日本自衛隊不受制約地派往海外,必將刺激周邊國家,引發軍備競賽。《每日新聞》認為,日本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即使強調沒有發動戰爭的意圖,但相關國家為了應對這種態勢,必然會採取相應對策,加強軍事力量,其結果會導致軍備競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