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組小組總結。(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西寧7月24日電(記者 林艷)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青海省西寧市隆重閉幕,經過激烈討論,昨天上午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吳建德作為第二小組的召集人對該組所討論的內容作出以下總結。
吳建德說,第二小組共25人發表論文或演講,論文議題包括兩岸關係發展、“中華民國”定位、兩岸新興未來關係、民共關係、兩岸經貿合作、兩岸經濟一體化、兩岸海洋合作、文化交流、太陽花學運與公民社會、兩岸閩南民間信仰和陸生赴台就業狀況。以下是發言學者的主要觀點總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指出,兩岸關係進入調整期,台灣太陽花學運後兩岸發展前進速度減慢,力道不足,整體上喜憂參半。兩岸關係未來幾年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和機遇,大陸有些政策會改變,有些則不會變。中共政府不要變和不要急,大陸要強化對台獨鬥爭的力度,以此應未來可能的變局。
福建省台灣研究會秘書長李吉壽認為,兩岸關係逐漸步入深水區,曾幾何時還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豁然開朗,近兩年有“行到水窮處”之感。期使兩岸關係之舟自然而然地駛過當前的“水窮處”,而且可以左右兩岸的共同命運。
中華全國台胞聯誼會研究室的魯洪柯指出,兩岸關係、農產品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是影響台灣參加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因素,亞太經貿合作的未來發展,取決於中美日與東盟等國與國家集團之間的政經實力的較量和利益博弈,台灣智能密切關注,謹慎應對。
華僑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克明認為,台灣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必須充分考慮兩岸關係的存在、狀態及影響,兩岸關係能否得到深化發展,是台灣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關鍵因素,台灣應優先考慮加入RCEP,而不是TPP,才不會影響兩岸關係發展。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鄔夢瑩認為,兩岸教育已成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陸生赴台就業有許多障礙,“三限六不”等歧視性法規是最大障礙。鄔夢瑩對如何放寬限制,提出政策建議,值得兩岸政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