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郭振璽斂財術:連報4天負面逼企業投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15:45:42


 
  1995年首次招標,收入總額為3.3億元。1998年的招標總額達到28億元,是1995年的7倍左右。在這四年間,央視的招標額一直呈上揚趨勢。從2000年起,央視廣告招標總額更是開始呈現直線攀升狀態。2005年的招標額已達52.48億元,2007的招標額度更是首次突破60個億。
 
  再看近幾年:2012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為142.57億元,增長率達12.54%。
 
  2013年,在當年經濟疲軟的形勢下,央視廣告簽約招標收入只增不減,創造出158.8134億元的招標總額,為19年來最高值,增幅亦達11.39%。
 
  2014年,雖然央視首度選擇不公開具體的簽約招標總額數字,而是通過其官方新聞稿簡單表示——招標額“穩中有升”,但業內人士保守估計,此次招標總額可能在175億左右。其中,新聞聯播10秒拍出35億。難怪,美國西北大學整合營銷傳播教授唐·舒爾茨在現場說:“我來到了一個滿是錢的地方”。
 
  根據已公布的2013年數據,《財經》記者將央視與地方台的廣告招標結果進行了粗略比較,發現二者明顯的強弱異勢。2013年,《新聞聯播》三大廣告位資源獲得了近54億元的總收入,而領跑的地方台,譬如浙江衛視僅有16.7億、湖南衛視11億,其“吸金功力”遠遠無法和央視媲美。
 
  有分析認為,在這懸殊差異的背後,是主管部門規定各省級衛視電視台均須轉播央視《新聞聯播》,通過近乎強制收視的辦法使其成為全球收視觀眾最多的電視節目,地方台的廣告競爭力自然難以匹敵。
 
  央視通過其壟斷的地位贏得了價格上的強勢:央視的廣告價格比省級電視台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在CCTV-1投放一個時長30秒的廣告,最高標價是21萬。湖南衛視素有“小央視”之稱,但廣告價格卻只有央視的1/4。
 
  曾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獨占和壟斷,央視的屏幕已經成了一種稀缺資源,也正因為稀缺,央視內部有權支配這些資源的人就有了利用這種權力來尋租的可能。
 
  央視食物鏈
 
  央視作為行業金字塔的頂端,利用自身話語權和輿論導向等資源,構建出起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同時一條寄生的權力尋租食物鏈隱然形成。
 
  2011年的“達芬奇”羅生門將民眾的眼光引向央視,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央級媒體的腐敗世界。
 
  據《新世紀周刊》報道,當年7月10日,央視財經頻道“每周質量報告”播出《達芬奇“密碼”》,稱該公司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事後,達芬奇家居一邊在新聞發布會上上演“蒙娜麗莎的哭泣”,一邊在背後“公關”。他們輾轉找到文化中國傳播[-2.48%]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崔斌為中介人,與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的調查記者李文學接洽,簽下300萬元公關服務合同,以“最大化的平息此次事件的負面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