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震後救援的“他山之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17:01:58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電災後救援工作是否到位,對減少災難損失以及災後重建至關重要。全球許多國家都曾遭遇地震災害,他們是如何開展災後救援工作的呢?

  新華社消息,強震之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避免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發生、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倖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等。

  災後防疫是一個重要課題。以2003年伊朗巴姆大地震為例,震後挖掘出大量屍體,由於時間緊迫,許多屍體得不到清洗處理,工作人員只能不停噴灑消毒藥劑以防止病菌擴散。為避免出現疫情,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建議人們戴上手套和口罩,並禁止使用震區的自來水系統,災民只能通過供水車等獲得乾淨的生活用水。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也說,在搜救工作基本完成後,地震災區應重點做好防止傳染病暴發的工作,特別是防止腹瀉和呼吸系統感染之類的疾病流行。

  天災對民眾心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日本專家在本國救災過程中發現,主震和之後頻繁發生的餘震往往容易使災民心理緊張,加上基礎生活設施遭破壞或飲水不足引發身體脫水等,容易誘發“經濟艙綜合徵”。

  所謂“經濟艙綜合徵”是指一些乘坐飛機經濟艙的乘客長時間坐在狹小的座位上不動,導致雙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慢,血液淤滯,從而使下肢靜脈血液發生凝固形成血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