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雄心未竟,希拉里做國務卿那些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3 10:33:40


 
  中東和平進程

  在2008年民主黨初選的惡鬥中,克林頓的鷹派傾向已然確立。當時,她批評對手奧巴馬幼稚,連前提條件都不提就去與美國的敵人對話。這一批評流傳甚廣。不過,當奧巴馬說服她加入“對手內閣”後,她把觀點埋在心中,努力證明自己的忠誠——這些都增加了她宣傳自身政治記錄的難度。

  中東和平進程就是一個佐證。從亨利·A·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到約翰·克里(John Kerry)的歷屆國務卿都曾嘗試在此留下印記。“有必修課,也有選修課,”白宮幕僚長丹尼斯·R·麥克多諾(Denis R. McDonough)說。“對國務卿來說,這總是被看成必修課。”

  克林頓從白宮接到的行動命令是,要求以色列停止在約旦河西岸修建猶太人定居點,以此作為引誘巴勒斯坦談判的手段。她非常積極地照做了,甚至超越了奧巴馬幕僚的預期。這些幕僚構思了這一策略,但克林頓私下裡有所保留,後來證明這種保留不是平白無故的。

  “我們沒能足夠清楚地表明,這不是前提條件,而是為了創造出能使談判成功的良好氛圍的一種努力,”曾擔任中東問題特使的喬治·J·米切爾(George J. Mitchell)說。未能打破僵局後,他於2011年去職。

  向伊朗不斷施壓

  克林頓在伊朗問題的處理上要更成功一些。與中東問題一樣,她對奧巴馬的初始策略——主動接觸伊朗領導人——能否奏效心存疑慮。因此,當奧巴馬轉向制裁的時候,她迫切地向自己口中的“軍事獨裁體制”不斷施壓。

  前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隆 (Tom Donilon)表示,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勝算很低,因為需要向歐洲和亞洲的盟友施壓,迫使它們同意採取“會付出真實代價”的行動,而伊朗是這些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

  克林頓用溫和的方式傳遞了她的嚴厲訊息。2010年6月,在聯合國投票決定是否對伊朗實施新的嚴厲制裁的前一天,克林頓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見了面,地點是秘魯利馬的一家酒店的酒吧。兩人當時均在利馬出席會議。

  他們一邊喝著當地的皮斯科酸酒——一種濃烈的雞尾酒——一邊逐行審閱了安理會決議的一項附件。與此同時,克林頓試圖勸服北京撤出中資銀行和國企對伊朗的投資。

  克林頓經常提醒人們,制裁措施嚴重削弱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和貨幣,為相對溫和的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當選總統、伊朗恢復外交興趣創造了條件。

  2009年,在給伊朗最高領導人阿亞圖拉阿裡·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一封信中,奧巴馬首次提出了直接談判的建議。克林頓指派她當時的特別顧問羅斯,研究能否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阿曼蘇丹國獲取接近伊朗人的秘密渠道。

  2011年1月,在對波斯灣地區的訪問中,克林頓到訪了阿曼。此行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當時正值阿拉伯之春前夕,而她發表了一番演講,警告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如果不對社會進行改革,他們可能會“在沙漠裡越陷越深”。而不那麼引人注意的是,她還與阿曼蘇丹見了面,在會談中,後者主動提出促成美伊之間的會面。

  在與德黑蘭的代表團舉行了幾次探索性的會議之後,克林頓派出兩個高級副官——威廉·J·伯恩斯(William J. Burns)和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到阿曼參與更徹底的談判。此舉為目前正在維也納舉行的核談判打開了大門。對她的同僚來說,印象最深的則是她毫不動搖的信念,即伊朗只有在脅迫下才可能達成協議。

  “她很懷疑這會產生什麼效果,至少短期不會。從某種角度來說,她是對的,因為的確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到了那一步,”副國務卿伯恩斯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