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歐深挖中反壟斷“內幕” 稱外企遭到敲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0:23:41


 
  外媒渲染“保護主義抬頭”

  聚焦中國反壟斷浪潮的同時,許多西方媒體卻對中國的動機提出質疑。《紐約時報》11日在題為“外企憂心中國強勢推進反壟斷執法”的報道中稱,外資企業擔心,這些調查行動可能意味著一種更新、更不易察覺的保護主義的抬頭,它披著公正監管的外衣,主要目的卻是推動中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強大的大型國有企業。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國政治與商務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說:“這些行動不是為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他們顯然想讓競爭環境向某些群體傾斜,我認為他們想要使用一些在我們看來更高級的工具。”

  一些日本汽車企業也在受調查之列,日本媒體上更是充斥著“中國敲打外資”的論調。《產經新聞》11日稱,中國政府在強化對外資企業施壓,這是為了讓民眾把目光從中國企業的各種問題上挪開,同時通過向外資企業施加壓力來提升中國企業的優勢地位。日本《每日新聞》稱,中國政府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對象,多是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很高的外資企業,不得不讓外企有“中國利用打擊外資來保護本國企業”的困惑。文章稱,企業和奶粉行業都是中國本土企業“苦苦奮戰”的領域,所以引來外資企業的猜測。

  韓國《首爾經濟》稱,隨著因為烏克蘭事態俄羅斯和西方展開貿易報復戰,中國最近也舉起反壟斷大旗對本國企業進行“庇護”, 顯出貿易保護主義的姿態,這令不少人擔心會否爆發全球經濟戰。最近世界大國之間的對立正向政治和經濟複合領域發展,並都將經濟作為報復對方的手段。

  “貿易保護主義的說法頗為奇特”,對於外界的非議,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貿易保護主義通常指保護國內產業,而不是保護國內消費權益。我們反壟斷調查產生的效果恰是保護國內消費者權益,對國內產業來說,外資大幅度降價客觀上造成對本土品牌的擠壓,壓縮了國內產業的價格競爭空間。這也說明,我們沒有將反壟斷當做讓本國企業獲利的工具。

  中國反壟斷調查風起雲湧之際,國內媒體12日爆出消息,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被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解聘,不再擔任該咨詢組成員,原因是“違反工作紀律”。當天,張昕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被解聘是因為幫外企說話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