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歐深挖中反壟斷“內幕” 稱外企遭到敲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0:23:41


 
  “外企必須忘掉過去”

  “中國VS西方企業:最佳防守就是強力進攻”,美國《財富》雜誌網站11日用這樣的標題渲染中國與外企的衝突。報道稱,30多年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對訪華的外企高管說他們是“中國的朋友”。不過最近西方大型跨國公司的高管卻發現他們並沒有真正得到朋友般的待遇。中國商業領域的思維在變化,經濟民族主義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西方企業必須制定有效戰略維護自身權益。文章鼓動稱,在中國法律體系下,不可能做出不利於政府的判決,所以最有效的防禦就是發起強力攻勢。倘若北京的反壟斷行動毫無道理,那麼西方企業就應游說本國政府對中國進行以牙還牙的報復。

  針對這種論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說中國對外企越來越不友好,甚至說是走向“經濟民族主義”,我們問一下這些外企,它們願意離開嗎?如果中國對外企真的那麼不好,它們完全可以拔腿就走。它們為什麼沒走?因為對很多大的外企來說,中國仍是它們最重要的賺錢市場。丁一凡說,過去中國給了外資很多特殊待遇,對它們的壟斷行為有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某種意義上,中國過去對跨國公司壟斷行為的容忍,才會形成它們在中國賣什麼都比在國外貴的局面。現在我們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屬於亡羊補牢,是早就該做的。

  雖然非議頗多,但西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反壟斷並非中國的“發明”,美歐對此更加嚴厲。澳大利亞《商業觀察》12日說,馬上就能找到不少理由給中國辯護。首先,中國國企自己也被反壟斷調查過。茅台和五糧液去年就因操縱價格被罰款4.49億元。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也絕不是唯一的,微軟等高科技企業在全球都面臨類似調查,包括美歐。

  “中國汽車反壟斷嚴打只是跟上歐盟步伐”,《福布斯》撰稿人蒂姆·沃斯塔爾以此為題說,在汽車市場中,採取行動保護消費者利益確實說得通。歐盟採取了許多措施,中國監管層只是讓中國市場的法律法規環境變得更像歐盟。彭博社12日稱,在中國反壟斷局面下,外企利潤勢必被壓縮。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薄智躍說:“過去中國總是給外企一些優惠。外企必須忘掉過去,重新學習怎麼在華經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