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媒:中國內地食品追溯體系“形同擺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1:06:33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儘管中國消費者對食品愈加挑剔——越新鮮越好,但這些食品的生產源頭並非總是明確清晰。經過了10年,內地的食品可追溯計劃仍然成本過高,且未能保護消費者。

  《環球時報》編譯《南華早報》文章稱,美國福喜上海工廠近期的過期肉醜聞表明,即便是在華經營的世界最大餐飲連鎖企業和超市,似乎也無法確保類似其本國市場的嚴格食品安全標準。

  隨著食品安全成為像污染和侵占土地那樣引發中國公眾不滿的源頭,中央於10年前推出全程追溯食品安全的試點項目。但即便到現在,效果仍乏善可陳。連大型超市生鮮食品區的員工,也通常對供應商的信息含糊其辭。

  食品可追溯體系在西方國家早已普及。近年來,隨著中國盡力挽回因食品醜聞而受損的形象,該體系已成為內地官員的流行術語之一。2011年商務部發布追溯肉類和蔬菜的技術標準,但迄今仍無其他食品的相關標準。按規定,所有在華出售的商品都需標注常規條形碼。可追溯食品應含有能用於網上搜索產品信息的追溯碼。部分高端產品還有可供手機掃描的QR碼。但一些生產商和消費者表示,目前中國內地的可追溯體系形同擺設。可追溯產品往往並不提供詳細的生產、加工和包裝信息等。

  有零售商表示,可追溯的生鮮食品比例近乎為零。近期在北京某超市查看發現,僅有一種肉品注明可通過QR碼追溯來源。蔬菜的狀況如出一轍。店員甚至不知何為追溯碼。

  逐漸增多的有機產品需要政府認證並可追溯。但對北京某大型超市的檢查發現,僅能確定受檢產品的名稱、成分含量和生產商。專家表示,就有機食品認證而言,農場只是摘些樣品送檢。這種不專業做法已令認證缺乏可信度。看似質監、衛生和農業等部門都對此負責,其實他們都未負起全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