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球:朝鮮打破孤立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09:43:14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金正恩缺席平壤7日舉行的紀念金正日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17周年大會,引發了有關他身體及朝鮮政局的又一輪猜測。這些猜測總體上沒什麼新意。

  《環球時報》評論,外界對朝鮮猜測的混亂,折射了朝鮮國家戰略上的特殊困境。朝鮮要打破已持續很久的外交孤立,客觀說是相當艱巨的任務。朝鮮要實現其同周邊巨大發展差距的軟著陸更不容易。韓美日有不少人認為,只有朝鮮發生顛覆性政治變化,半島局勢才能戲劇性轉折。他們的這種想法不斷催生各種傳言,對朝鮮政治構成了持久的騷擾。

  幫助朝鮮解套恐怕是東北亞乃至亞太的一道集體課題,因為朝鮮問題不爆炸符合各方的利益。然而遺憾的是,各方力量彼此更像是博弈的關係,並不存在大家合作認真解決朝鮮問題的理想狀態。平壤出於自己的利益也樂於利用周圍國家的分歧,這增加了問題的頭緒。當然平壤到頭來仍是半島亂局的最大受害者。

  外部力量很容易從政治道德的視角評價平壤政權的所作所為,在這裡我們試著從現實主義的視角觀察朝鮮當下的處境,分析平壤的可能選擇。 

  首先,朝鮮是必須主動改變的,這是這個國家的現實壓力,因此恐怕也是其年輕領導人業已形成的判斷。朝鮮發展較周邊國家的落後已經超過正常值,它無論如何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轉化成國家的政治壓力,而且問題拖得越久,這一壓力將越大。 

  促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朝鮮的必由之路,但全世界的經驗都證明,發展同樣是有風險的,而且有時會導致危機來得更快。因此在推動大規模的變化發生之前,平壤政權需要獲得它能控制變化進程的充分信心。

  對於對外開放,平壤大概會有很多擔心。如果能在不開國門的情況下把朝鮮建成現代化社會,那對平壤是再好不過了。然而閉關鎖國已被證明此路不通,要發展就得開放,就要進入全球化的激流經受洗禮,這個道理加劇了朝鮮選擇的艱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