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武器靠實力贏市場 走高端不再只賣便宜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16:04:47


資料圖:雙座版殲-10戰機滿掛導彈出擊。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9月17日,非洲航空航天防務展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的瓦特克盧夫空軍基地開幕,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組織7家中國軍貿企業設立“中國防務”國家展團,與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防務企業共同參展。

  中國青年報發表作者房永智的文章稱,較之往屆,本次中國展團展區面積大,參展內容從器件、裝備到武器系統,涵蓋中國國產船艇、導彈、無人機、精確制導炸彈和雷達等裝備,充分展現了中國軍工完整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和全產業鏈的供應能力。中國展區的參觀者絡繹不絕,讓在場的外國媒體不禁感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不可小覷。

  從軍工到軍貿,中國國防工業產品需要走向世界

  對外軍火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國家整體國防工業體系作支撐。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模仿蘇聯建立起初步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1960、1970年代我國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先後建立一批涵蓋航天、航空、艦船、兵器、電子等領域的軍工企業,改革開放後國家又對軍工系統進行了市場化改造,我國的國防工業體系逐步健全。

  伴隨國家國防工業體系的不斷建設完善,中國軍貿也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發展歷程。我國對外軍貿最初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從1950年代後期到改革開放前,我國武器裝備出口大部分都無償援助給社會主義陣營或者友好往來國家 。

  改革開放後,我國對少數國家實施無償援助,而對其他國家則會收取一定成本費,或者對方用農作物產品、工業品進行補償和置換。從20世紀末開始,中國對外無償援助基本取消,開始從國際化視野著手,著眼於國防工業的發展需求和國際軍事合作,真正做起對外軍火貿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