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中國JZY01艦載版預警機僅是驗證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4 09:20:43


這款模型與此前網上流傳出的四垂尾艦載預警機非常相似。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12月1日報道,上世紀50-60年代,美國和台灣國民黨空軍多次侵犯中國領空,迫使解放軍殲擊機多次升空攔截,在台海上空展開一場真正的空中戰爭。在此情況下,中國急需預警機,遠程探測和監視利用中國東南沿海高山地形躲避雷達追蹤,膽敢來犯的敵機。 

  60年代蘇聯開始批量生產圖-126預警機,該機使用“藤蔓”大功率雷達,機身上部是蘑菇狀旋轉天線整流罩。這在當時是一項革命性技術方案,能夠不受載機和被觀察目標相對狀態的制約,進行圓周掃描。後來其他預警機也開始採用這種天線配置。圖-126以民航客機圖-114為基礎,後者則源於長期成為蘇聯遠程航空兵基礎的圖-95戰略轟炸機。 

  很自然,在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時期,向中國供應圖-114的話題根本無從談起,更不用說圖-95戰略轟炸機。因此中國專家決定在圖-4遠程轟炸機基礎上研製國產“飛行雷達”。圖-4是美國B-29轟炸機的仿製品,1953年蘇聯向中國供應25架圖-4,一直使用到90年代初,服役時間遠超蘇美同類飛機。 

  中國在圖-4機身上加裝直徑7米、重5噸的天線雷達,使用4台活塞發動機,但是在天線尺寸較大、氣動阻力增加30%的情況下,動力顯然不足。中方決定改配大功率的伊夫琴科AI-20K渦槳發動機。AI-20發動機的裝配對象是中國運-8軍用運輸機,後者是蘇聯安-12飛機的合法複製品。就在中蘇斷交之前,中方掌握了安-12量產技術,同時還有AI-20發動機生產技術,中國版產品代號WJ6。這種新型發動機長度有所加大,前突2.3米,對飛機的穩定性和控制性產生了影響,中國工程師隨即解決了這個問題,把水平穩定儀面積增加2平米,翼展增加400毫米。中國工程師徹底改造飛機彈藥艙,用作雷達和機載電子設備操縱員艙。1971年6月10日,這種被命名為“空警-1”的預警機驗證機開始試飛。 

  “空警-1”預警機是在最短時間內研製成功的,中國僅僅用了1年零7個月的時間,就製造出了驗證機。此前的活塞發動機槳葉向右旋轉,新型渦槳發動機槳葉向左旋轉,結果出現了傾斜現象,中國工程師決定配備起飛火箭加速器,以消除飛機擺動現象。後來還出現了因天線對飛機垂直安定面的作用而造成的振動,導致飛機在空中劇烈抖動,使機組人員在飛行中感到筋疲力盡。但是這個問題同樣很快得到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