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已承諾減排,印度何時行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4 10:28:24


 
  其結果就是,中國為提升公眾福祉而減少顆粒物空氣污染的政策,成為了其經濟議程的一部分,而不是與之相背離。逐步放棄煤炭等化石燃料,也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對中國來說,這是一箭雙雕的事情。

  下一個可能就是印度。過去幾周裡,印度的新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公開承認該國存在嚴重的污染問題。印度的問題其實可能比中國的更嚴重。首先,莫迪宣布要向公眾提供空氣質量數據。上周,莫迪政府又表示將頒布電廠排放的新標準。

  印度和中國一樣,在提高公民福祉的過程中蘊含著巨大機會。我們的研究顯示,目前印度有6.6億人居住在沒有達到本國顆粒物空氣污染標準的地區,如果污染嚴重的地區地區能夠變得合規,其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增加3.2年,累計起來大約為20億年。此舉可能會進而成為印度經濟戰略的一部分,有助於讓勞動人口變得更加健康,可以工作更長時間,並降低醫療費用。

  多年以來,在氣候談判中,富國和窮國常常告訴對方,必須或應該做哪些事情來維護共同利益。我覺得,美國談判代表不太可能是突然發現了合適的措辭,說服中國宣布一項新政策。更有可能的狀況是:對於嚴重空氣污染及其給中國本土帶來的代價,人們的意識在不斷提高,因此領導人得出結論,逐步放棄化石燃料對本國有益。無論地球可以獲得怎樣的氣候效益,其潛力有多麼巨大,它們都不是推動中國的決定的主要因素。

  但結果比動機重要。如果印度效仿中國——並且兩國都能兌現承諾——史書可能就會把此刻記載為一個轉折點,因為世界首次採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集體行動。

  (消息來源:《紐約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