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家公祭日是上升的民族記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09:52:05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上午,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記者獲悉,全球最大的防空警報器已悄然運抵南京,它將參加國家公祭儀式。這兩則消息令人欣慰。

  中國網刊載文章說,77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中國南京,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血腥屠殺30多萬中國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事件。中國在國家層面設這個公祭日天公地道。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等國每年都要在本國法定紀念日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中國公眾早在呼籲國家設立這個國家公祭日。這對中國社會來說有可能意味著新的凝聚點,從海峽兩岸的意義上說,或許也是這樣。對弘揚愛國主義它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國家公祭日是以國家的名義對死難者進行公共哀悼和紀念,是國家行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國家公祭日,體現民眾的意志,獲得國際上的認可。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草案說明強調,制定本決定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艱苦卓絕,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屬於人類的浩劫,3000萬人口傷亡、6000億美元損失僅僅是冰冷的數字,造成30萬人死難的南京大屠殺也僅僅是日本法西斯極端殘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確定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定,中國軍事科學院羅援少將曾對媒體採訪時表示,設立公祭日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是長期醞釀的民意。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提出過這方面的提案和建議。不可否認,安倍最近的倒行逆施也催生了要盡快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日本現在仍然否認南京大屠殺,也不承認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宣判。

  安倍晉三2013年12月26日於執政一周年之際不顧國際社會的抵制,悍然參拜靖國神社。一直以來,安倍質疑遠東軍事法庭對二戰戰犯審判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並宣稱這是戰勝者強加給戰敗者的枷鎖。而且還採取11年首次的大幅提升日本軍費,對東南亞諸國進行包圍中國的游說,甚至還發出了“中國需要中日衝突”,那樣既無事實根據,又挑起中日矛盾的硬話,令中日緊張關係火上加油。前不久,日本國會竟然通過三份軍事文件要瞄准中國在內的國家,還對自衛隊擴大50000人固定編制,將重新組建一支等同於海軍陸戰隊的所謂“水陸機動團”, 根據中期防衛計劃,日本10餘年來首次增加防衛預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鑒於歷史的教訓,日本於1947年通過和平憲法,其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發動戰爭、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這意味著,日本將不能擁有軍隊以及國家交戰權和集體自衛權,更談不上向海外派兵。然而,二戰結束後,日本卻有一些人士和輿論想方設法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謀求日本的軍事存在,希望日本防衛力量像昆蟲“蛻變”一樣,逐漸朝能夠“自由飛舞並具攻擊性”的方向發展。日本安倍晉三政府計劃3月出台的武器出口管理新三原則的草案內容25日曝光。根據新原則,日本可向國際機構和海上交通要道的沿岸國家出口武器,並可在海外為美軍修理飛機,強化勞務合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