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漩渦中的趙本山 此時人在哪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1 15:56:43


 
  一位鐵嶺電視台工作人員說:“迎新春音樂會當天邀請了不少東北媒體,只有發行量極少的《鐵嶺廣播電視報》就做了題為《本山回家了》的大篇幅報道。可編輯剛把文章放在網上時就被上級單位責令删掉了。”而官方媒體《鐵嶺日報》《鐵嶺晚報》只做了幾百字的短消息,還有意將“趙本山”三個字隱藏在正文之中。
 
  這種風聲鶴唳之勢也蔓延到了整個東北媒體圈。很多和趙本山有交集的東北記者都推說“不方便”拒絕了本刊採訪。記者在致電《遼寧日報》的一名記者時,她也委婉地表示:“現在北方很少有媒體敢去碰這個話題,原來我們這跑本山線的記者發稿量是排名第一的,現在已經倒數第二了。”
 
  態度轉變最大的是遼寧電視台。每年到過年前,遼台節目播出模式基本是:上午《鄉村愛情》四集連播,午間新聞過後便是由趙本山徒弟們打造的《新笑林》。下午趙本山歷年春晚小品什錦大聯播,晚上《本山帶誰上春晚》。
 
  如今“本山台”沒有了趙本山的身影。一檔檔帶有趙本山符號的節目悄然撤下。遼台最看重的《本山帶誰上春晚》變成了《百姓組團上春晚》。遼台節目編導王明說:“台本都沒變,只是不給趙本山和他的徒弟們演了。”“但是台里沒有發文件說不讓趙本山上節目,領導也沒有明確授意,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趙本山這個名字,簡直就像伏地魔一樣,在台里誰也不敢再提了。”事實上,遼台和趙本山割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王明說:“我們都覺得趙本山可能習以為常了,以前一有點風吹草動,遼台就馬上和趙本山撇清關係。上次一位曾經在當地工作的官員出事,遼台和趙本山的合作明顯變淡,等風聲過後再趕緊把合作撿起來。”因為趙本山給遼寧衛視帶來了最可觀的收視率。尤其是遼視春晚有趙本山亮相時,收視率能直接破10。談到此前傳聞中的趙本山及其弟子與遼寧衛視有著深刻淵源,甚至之間還有霸王條款,王明說:“只要有趙本山,收視率就會好,沒有趙本山收視率馬上就下來。這也是反覆驗證過的。”王明說,“所以就是有霸王條款也是願打願挨的事兒。”
 
  而遼台也有對付趙本山的殺手鐧,合作款項基本都是押一年的。“本山集團來要錢,遼台就說,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什麼時候達到了,款項自然也就到。到現在,遼台還欠著趙本山的錢呢。”王明說。
 
  三地劉老根大舞台有無變化?
 
  大舞台,領導合影不見了
 
  與遼寧媒體的緊張相比,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台還是一片祥和。1月14日,沈陽中街的劉老根大舞台比往常更熱鬧。《鄉村愛情》里飾演王小蒙的畢暢正坐在大廳簽字售書,買一本就能免費和畢暢合影。雖然買書的人不多,但是大家都舉起手機給“王小蒙”拍照。當晚的“轉星”有,劉能(王小利)、趙四(劉小光)、李大國(王小虎)、胖丫,都是趙本山徒弟里第一梯隊的。一位沈陽觀眾說:“這種級別的徒弟平時能有一個壓場就不錯了,趙本山‘出事’後,大舞台上的‘名徒’變多了。”
 
  大舞台里600個座位沒能坐滿,但上座率也能達到九成。反串演員“花姐”(趙本山徒弟張希永)正調動著觀眾的氣氛:“外地來的觀眾都舉手,讓姐看看,晚上好請你們吃飯,大家都從哪過來的啊?”“雲南的!”“廣州的!”下面觀眾熱情回應。“哎媽呀,那麼遠啊,東北菜能吃得慣嗎?”花姐繼續調侃。
 
  大舞台工作人員說,一般來沈陽旅遊的都得到大舞台看看。“今天是周四,你要是趕上周末來人更多。”和記者同去觀看的是沈陽本地人,她還是三年前來過劉老根大舞台。“節目和以前看的差別不大,段子也都是老的,就像《飛天》這個節目至少演了三四年了。小沈陽有一次在北京還演過。”雖然都是老把戲,可當趙四抽著臉走上台時,記者的沈陽朋友還是笑得前仰後合。“你說咋整,東北人就得意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