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漩渦中的趙本山 此時人在哪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1 15:56:43


 
  小時候太窮,被人看不起,“現在都想找補回來,趙本山每次回鄉排場都特別大。”王傳新說:“去年清明,趙本山回家上墳,誰去捧場他就給50元錢,全村老少爺們基本都出來了。”
 
  本山學院脫離遼大?
 
  可能性很大
 
  當然王傳新也猜不到,當年因為不愛幹農活,在生產隊掙不到公分,只知道“扯淡逗貧”的趙本山,有朝一日竟然成立了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還能自任二人轉教授。
 
  作為本山傳媒的一部分,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一直有人才輸出基地的美名。本山學院就設置在遼大校園里。走進“藝馨樓”還能能聽得見鑼鼓聲和學生們的練唱聲,這裡是本山學院的同學們上課的地方。大家更習慣把這裡叫成“本山樓”。學院有影視表演專業、民間藝術表演專業(二人轉表演)、導演專業和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學生小馬是去年剛剛考入民藝專業的大一學生。他不喜歡“本山藝術學院”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民辦學院,但其實是遼大正規的第一批本科。”最近趙本山的負面消息,讓本並無近憂的他也開始焦慮起來,他最擔心的就是本山學院要和遼大脫離的傳聞。“之前的師哥師姐拿到都是遼大藝術類一本的畢業證書,可別到我這拿不到畢業證。”
 
  記者向遼大對外發言人宣傳部長楊志安詢問本山學院的傳聞時,他回答:“有消息時,遼大會統一對外發布。”事實上,傳言也並非空穴來風。一位對遼大頗有了解的沈陽媒體人向本刊爆料,他確實聽說遼大內部討論本山學院的去留問題,有一種提議就是,把本山藝術學院變成遼大藝術學院,取消目前的民藝專業。該爆料人還透露,這十年里遼大因為本山學院得到多少實際利益,又培養出多少人才,其實是不盡如人意的。
 
  小馬覺得,能從這裡走向本山傳媒,成為趙本山的後備軍,是極小概率事件。“只有第一屆學生,像趙海燕(趙本山徒弟),本來就演過了《鄉村愛情》,後來又來本山學院學習。普通的學生想要簽約本山集團,成為趙家班的一員,十年里也就出那麼一個兩個。”記者和本山學院學生聊天時候,其他學生也說,他們的老師,二人轉大拿馬力對大家的教育方向是:“做一位社會文藝工作者,並不是讓你去當二人轉演員。”
 
  但是,遼大本山學院的學生還是會成為沈陽劉老根大舞台重要的勞動力。學院里優秀的學生,會被選拔去大舞台跳暖場秧歌。小馬強調:“不是進大舞台表演,只是開場之前在大舞台外面扭秧歌踩高蹺。如果能當讓高蹺隊隊長,就是最厲害的了。一個月可以有1600元的工資。“
 
  遼大一位要求匿名的教師也佐證,“遼大和本山學院十年的合同即將到期,未來怎麼繼續,還沒有明確定論。但是分出去的可能性很大。就是趙本山沒事兒,民間藝術適不適合在高校辦學,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山集團和遼大的合作要追溯到2004年。十年前和已經退休的校長程偉和趙本山一同建立了本山學院。根據該教師透露,其中的很多具體事宜都是老校長和趙本山談成的。據說當時趙本山非常會談,程偉讓節節敗退。遼大里很多老師對此事不滿,覺得遼大對趙本山讓利太多。當時遼大圈里一直流行這麼一句玩笑,一見到本山,程偉就變範偉了。足可見,趙本山在和遼大合作中的強勢和聰明。
 
  師徒關係到底怎樣?
 
  貌合神離還是永記師恩
 
  而趙本山的過分聰明也體現在和其他搭檔的合作中。和趙本山有關經濟往來的知情人士透露,趙本山當年經常拿房子給合作者抵賬。房子一般都是在寬甸這種比較偏遠的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別墅類的,造價很低,雖然說出去值好幾百萬,但低處偏遠,要兌成錢的時候卻有價無市。而對待現在的徒弟,趙本山給他們發固定工資,去大舞台演出,參演電視劇,都沒有額外片酬只有補助。高德江的弟弟是趙本山的徒弟。他說:“(他弟弟)不算最火的徒弟,一個月固定工資15000元,日常工作就是到全國的劉老根大舞台巡回演出。”而對於家里有困難的徒弟,趙本山還會有體諒。比如趙本山的徒弟紅孩,他的父親雙目失明,紅孩就只需要在沈陽本地演出,不用全國跑,方便照顧家里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