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主戰裝備基本完成換代 軍人待遇將再提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5:30:42


資料圖:解放軍軍事演習。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中國軍事實力與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是真實存在的,但它更應該成為努力加強軍事建設的動力,而不應只是面對外媒追問時,用於回擊和自辯的理由。

  青年參考報道,3月5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傅瑩透露,2015年,中國國防支出將連續第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增幅為10.1%;在場的外國記者也一如既往,提出了全場惟一一個關於軍費的問題。難怪傅瑩笑言:“每次都要問軍費,據說我的前任也是如此,前任的前任也是如此。”

  會後,外媒少不了對中國軍費增長品頭論足一番,思路和之前相比沒什麼變化,其中不少報道“忽略”了一點:中國軍費今年的增幅是5年來最低。

  在國內,一些關心國防的網友表示了擔憂: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在,是否會影響軍事現代化進程?目前來看,中國軍費所占GDP的比重是1.6%,遠低於世界平均的3%;軍費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還在逐年下降,只占不到6%。乍一看,中國軍費確實少了些。

  相比於關注怎樣向世界解釋中國軍力,我們更應轉換視角,從新聞發布會上解讀出一些中國軍隊自身發展進程的信息,而沒有必要跟隨外國媒體的節奏起舞。

  軍費增長10.1%究竟透露出那些信息?這意味著中國的國防建設已進入“新常態”,軍費增長趨於穩定。熟悉中國國防狀況的人都知道,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一度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而當時恰逢冷戰高峰期,軍事技術日新月異,中國的國防建設因此欠下了大筆“債務”:直到21世紀初,陸軍還開著20世紀60年代設計的坦克,海軍的驅逐艦只能靠火炮防空,空軍的轟炸機更是服役超過半個世紀的“老家夥”……因此,民間軍事愛好者和一些帶有半官方色彩的軍事專家才在那些年不斷發出“中國軍力與經濟實力不匹配”的呼聲。

  “補償式發展”刻不容緩。此後數年,99式坦克大批列裝,“054A”、“052D”等新型艦艇不斷下水服役,“殲20”和“殲31”等第四代戰機也開始翱翔藍天……得益於中國軍事透明度的提升,世界意識到,“中國的國防力量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再是奢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