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爭時慈禧忙過壽: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1 15:36:47


  1894年歲末,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大連、旅順相繼陷落,北洋艦隊退守威海。日軍大舉進攻,在榮成登陸,擺開海、陸夾擊威海清軍之勢。儘管北洋海軍主力艦“定遠”、“鎮遠”雄風猶存,如果海陸配合運用得當,完全可以同日軍再打一陣子,但是,清軍失敗的命運早已注定。

  甲午到底敗在哪裡

  這一年,對甲午殤思與鏡鑒的論述頗多,如戰略失誤、經費不足、用人不當、隊形不利、裝備落後、彈藥偽劣等等,這些與戰爭失敗均有一定關聯,但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造成失敗的關鍵因素是文化,呈現為國家觀念、民族意識的國家文化特質。120年前,清朝具有綜合國力、人口眾多、地理環境、北洋海軍等占優勢的“硬件”,然而在“軟件”上卻存在著非對稱的差距。日本強勢的軍國文化和神教文化,同清朝封建制度腐朽的守舊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文化特質的差異,注定了清軍必然失敗的命運。

  日本:強勢的軍國文化和神教文化

  日本是一個島國,戰略空間狹小、戰略資源奇缺、自然災害頻發,國民心態自卑與自大交錯,恐懼與榮耀兼有。當現實無法兌現其理想時,便寄托於神靈。於是,島國心態與神國心態相結合,成為一種變態的大國主義。日本從1867年到1945年間的國號便是“大日本帝國”,直至1947年官方正式改稱“日本國”。日本大肆宣揚“神造之國”、“皇道之國”,稱“天皇統治的日本才是萬國之宰,萬國之君主皆應為其臣僕。”日本的神道教、武士道成為其精神支持,是形成軍國主義的文化土壤。

  福澤諭吉等政客的軍國主義擴張論,成為日本建立天皇專制統治和推行軍國主義的理論基礎。《外交布告》確立了“大力充實兵備,使國威光耀海外萬國”的戰略。福澤諭吉為日本設計了一條“近代文明國家”的軍國主義道路,主導著日本從明治到1945年戰敗的80多年間所走過的歷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