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讀:貪官緣何頻被商人“圍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0 15:31:56


 
  官員“朋友圈”異化三部曲

  記者疏理近年來一些官員落馬後的犯罪事實發現,腐敗軌跡後面無不閃現著商人的身影。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均與一些商人過從甚密,劉志軍、劉鐵男等部級“老虎”也都有著不少商人“朋友”。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是“老虎級”貪官存在“朋友圈腐敗”問題,一些基層官員也難以擺脫“朋友圈”影響。

  記者梳理下,官員的“朋友圈”腐蝕往往分三步:

  第一步——“生貪念”。一些官員擔任領導後,對金錢和享受產生了不良欲望,為其腐化墮落埋下了伏筆。落馬前的廖少華,在許多人眼中屬於“低調”“務實”的幹部。但隨著職務的升遷,他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改變。“受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衝擊,特別是看到社會上一些人大把掙錢,大肆揮霍享樂時,自己的心也逐漸不平靜起來,理想信念開始動搖,幹了許多黨紀國法所不容的事。”廖少華在庭審時說。

  第二步——“交朋友”。 為了實現貪欲,一些官員四處尋找為其欲望“買單”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朋友”。廖少華陳述說,自己調到市級黨政領導主要崗位後,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圍繞在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多了,他通過幫人辦事交了一批“講哥們兒義氣”有“銅臭味兒”的老板朋友。

  第三步——“吃朋友”。在為朋友“兩肋插刀”後,不少腐敗官員就將朋友當成了“提款機” 和“錢袋子”。據檢察機關指控,季建業在幫助其“朋友”徐東明解決職務調動,並幫其承攬了多個建設項目後,就“心安理得”收受了徐東明賄賂。

  一些地方對“一把手”監督缺失

  有關專家認為,落馬官員之所以能利用公權力為“朋友圈內人”輸送利益,與當前一些地方對“一把手”的監督缺失密切相關。

  汪玉凱說,他過去在遵義調研時,曾與廖少華有過一面之緣,感覺人很有能力,這樣的官員落馬令人痛惜。但應該反思的是,他作為省委常委,權力非常大,可以說是“一言九鼎”,本級組織對他的監督幾乎是空白。為此應當建立全流程的腐敗預防和監督機制,同時應當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權力的干預,營造一種健康、正常的政商關係。

  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對官員和商人而言,最重要的都是要有“底線”意識,在反腐“新常態”下,官員必須破除僥幸心理,從嚴要求自己遵紀守法,自覺淨化自己的朋友圈,不得利用手中權力為朋友輸送利益。商人也不要妄想走捷徑、尋求組建利益共同體,這也是底線。

  高波認為,應當進一步加大對權力的公開力度,所謂“圍獵”實際上是衝著權力來的,應當建立更完善的“權力清單”和“利益清單”,把權力的運行放在陽光下,讓更多的人可以監督官員,倒逼他們謹言慎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