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共同體”是兩岸關係在現階段發展新模式的方向。 |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台灣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副教授黃清賢,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6月號發表專文《從“朱習會”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取向》,作者認為:“當兩岸關係正處於新的重要節點,而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加上經濟全球化、聯繫日益密切,兩岸命運共同體應該可以作為和平發展的未來方向。”,文章內容如下:
前言
2015年5月4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首次高層會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中,朱立倫引用習近平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的說法表示,未來的亞洲是“命運共同體”,同樣的道理可用來形容兩岸;對此,習近平指出,面對新形勢,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堅定信心、增進互信,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①
事實上,早在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面時即指出,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真誠希望台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
而在2015年3月28日,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雖然前“副總統”蕭萬長與習近平只有短暫交談,但是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命運共同體”,願與台灣同胞一道,加強合作,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由上述內容可知,“命運共同體”已然成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之一,因此本文擬探討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接著分析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目前氛圍,然後提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途徑,期許在兩岸關係面臨新節點的現在,提出和平發展的正面前進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