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西藏吉隆:國門衛士留下21封“遺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3 11:54:03


 
 “報告,我留下!”王忠祥第一個出列!“必須服從命令,我念到名字的留下,其他人員全部撤離。”監護中隊指導員熊英傑站在隊列面前命令。20名堅守勇士最終從60名主動請纓的官兵中產生:熊英傑、王忠祥、王興雲、阿旦、陳小紅、丁在成、單端玲、杞從軍、陳瑋、孫丹、白瑪次成、陳豪、蘭彬、蔣永彪、李茂偉、李武剛、劉濤、紹明貴、楊成輝、扎西平措。

  確定名單後,熊英傑對留守的官兵說:“兄弟們,我知道留下來的危險,但即使我們遭遇不測,家人、戰友也會為我們自豪,還有幾分鐘最後一班直升機就要離開口岸了,給大家15分鐘時間,大家把最後想對父母和家人說的話寫下來,讓撤離的戰友帶回去,如果我們不在了,讓戰友們幫忙轉交到家人手中。”

 “爸爸,媽媽,兒子這次沒慫。我要繼續留在這裡堅守國門,請為我自豪!”戰士陳豪這樣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不知道你們的兒子是否還健在。爸爸少喝點酒,媽媽也別再打麻將了,沒事多出去走走……”那張紙條是孫丹留給家人的。

  4月29日下午6時20分,最後一架陸航直升機運走了撤離的最後一批邊防官兵。當準備登上直升機的那一刻,撤離的官兵們猶豫了,放下手中的行李,遲遲不願上機。

  20名留守官兵加上最後從邊檢站下來的副站長蒲政江,21名國門衛士整齊列隊,朝著盤旋的飛機,莊嚴地敬了個軍禮。那一刻,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我為自己的選擇自豪”

  6月6日上午,中國青年報記者隨吉隆邊檢站官兵從吉隆鎮出發去吉隆口岸的途中,在路過一個塌方點時遭遇了一次滾石襲擊,被迫返回吉隆鎮。“一路上有20多處塌方點,被一個小小的石頭擊中,都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德珍說。

  留守官兵們的食品以庫存為主,新鮮蔬菜基本沒有保障;用電一開始靠太陽能發電,用水依托營地水池儲備的水,但水池已經在地震中受損,水源補給一度異常困難。

  留守的日子裡,21名勇士每天都會將鮮艶的五星紅旗準時在吉隆口岸升起。每天升旗完畢,熊英傑就開始帶著留守官兵像往常一樣巡邏邊境,清點撤離群眾的財物,組織消毒防疫,清理現場滾石,登記口岸中商戶留下來的行李……

 “吉隆抗震救災指揮部就設在吉隆邊檢站。”吉隆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王文祥告訴記者,“吉隆邊檢站官兵在抗震救災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留守吉隆口岸的21名勇士更是在邊境和國門起到了‘眼睛’的作用。”

 “當時能留下繼續堅守國門,感覺很驕傲。雖然很危險,但很多人都爭著留下來,選擇留下來,不是地震時猛然的衝動。”吉隆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科長王興雲說,“留下來期間,老百姓把家門和車鑰匙給我們,說用什麼東西可以去拿。我們和監護中隊的官兵,除了拿冰箱裡不吃就會壞掉的東西外,沒有動過他們一針一線,還有他們家裡的財物我們都幫他們看護好。”

  5月11日,通向這裡的216國道在中斷12天後,終於被打通。堅守國門的西藏吉隆邊防檢查站21名官兵迎來了換防的戰友。

  歡呼的那一刻,留守官兵道出了心聲。丁在成說:“當時也有過徘徊和害怕,害怕就這樣永遠地留在了邊境。如果自己真的犧牲了,年邁的父母誰來照顧呢?可是穿了軍裝,就要擔起這個責任,我還是為自己的選擇感到自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