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此,對選情的衝擊已然造成,最後的影響到底多大,目前還未可知。如何拿捏兩岸關係的分寸,這對洪秀柱陣營而言是一大挑戰。在當前台灣的政治格局與媒體環境之下,如何擺脫“急統”的意識形態標籤,重新搶佔中道的制高點,不只關乎國民黨內的團結,更是左右選戰成敗的關鍵。
挑戰三:與馬切割
馬英九當局已執政七年,但風評不佳。雖然馬英九在2012年順利連任,但之後情勢急轉直下,民怨迅速擴散。特別是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彷彿開啟了一個宣洩出口,一時之間,各式政策議題與公民團體風起雲湧,造就了台灣社會一波波的政治大潮。國民黨首當其衝,先是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大敗,緊接著又給2016年大選帶來沈重的壓力。
提到馬英九當局的執政表現,一般多有“長於外交、拙於內政”之感。由於兩岸和平紅利的分配失當,本應最有建樹的兩岸關係領域反而成為負面資產,“反中”的情緒瀰漫在太陽花運動中,殊為可惜。另方面,馬當局的內政表現並不如想像中的糟糕,很多問題的出現不應該將帳算到馬當局的頭上,但由於馬當局不擅長和社會溝通以及和媒體打交道,以致於顢頇無能的印象不斷被放大,造成國民黨選情的吃緊。
鑑於2014年底的敗選經驗,對於國民黨所有參選2016的人員而言,“是否與馬當局切割?”成為一個必須面對的重大難題。如果不與馬當局切割,則要概括承受其執政的負面評價,甚至必須為之辯護,如此一來,容易讓自身的選情雪上加霜。另方面,即使切割馬當局,畢竟同在“國民黨”的招牌之下,能否有效撇清不無疑問。在撇清的同時,也需考慮是否會引來行政當局與黨中央側目,甚至進而掣肘候選人,兩相權衡之下是否有利選情,也很難說。
面對如此左右為難的問題,早在六月中旬、洪秀柱民調過關時就已明確表態,不會為了選票和馬切割。換言之,洪秀柱陣營在未來的選戰中勢必得同時拉開兩條戰線。一方面需承受馬當局執政所遺留的沈重包袱,飽受對手的抨擊;另方面又需藉由針砭時弊,凸顯與馬當局的不同,以訴求選民的支持。如何平衡好這兩種立場,既能增加選票,又能減少傷害,將是未來對洪秀柱陣營選舉技巧與政治智慧的嚴峻考驗。
展望2016
平心而論,上述挑戰個個艱難,卻又都是左右選戰成敗的關鍵。三大挑戰之間還會產生交互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此一來,更增因應挑戰的困難。例如兩岸論述的觀點差異就曾造成組織整合的困難,這也是當初黨中央與洪秀柱陣營主要的分歧所在。洪秀柱能否在2016年給出個人與國民黨一個更大的驚嘆號,目前看來,情勢不容樂觀。
儘管如此,從超越2016勝敗的視野觀察,改變已然發生,洪秀柱代表國民黨角逐大位的事實與過程將為國民黨留下許多寶貴的無形資產。首先,國民黨堅持提名洪秀柱參選,彰顯了程序正義,這是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一向最缺乏的成分。雖然可能因此造成部分黨員的出走與分裂,但“道不同、不相為謀”,經過重新整合後的組織凝聚力更強,對國民黨而言未嘗不是因禍得福的契機。
其次,國民黨首度推出一位非傳統的候選人挑戰大位,具有重要意義。洪秀柱一反傳統政客權謀、算計、表里不一、逢迎的形象,具有清新、率直、堅持的特質,容易吸引年輕人的支持。早在洪秀柱參選之初,她的青年志工團“晴天蝸牛”就已自主成立,這在國民黨內是相當罕見的。藉由提名洪秀柱參選的契機,國民黨應順勢進行組織的形象調整,適應年輕人的品味,這將是未來維繫社會支持的重點工作。
最後,洪秀柱號召要帶領國民黨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這包括洪秀柱承諾不拿黨部的選舉經費,要全部靠小額募款支應選舉開銷。洪秀柱陣營也早早開始主攻網絡戰場,透過社群軟體“臉書”(facebook)、“LINE”等推送訊息,並串連網路支持者組成“辣椒粉”,在各個實體與虛擬的場域發聲。小額募款和網絡選戰向來是綠營的強項、藍營的短板,這次洪秀柱陣營反其道而行,確實能為國民黨累積許多選戰的新體驗。
總之,2016的選舉只是一時,組織的改造與調整能否順應時代,具有更長遠的重要性。目前選戰逐漸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洪秀柱面臨的三大挑戰雖然艱鉅,但事在人為,這位非典型候選人能否用別開生面的方法打開局面,值得拭目以待。與此同時,隨著這場非典型選戰的展開,許多調整的機會之窗也不斷向國民黨開啟,如何把握契機、順應時代,不只攸關國民黨未來在台灣政壇是否能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也是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希望所繫。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8月號,總第2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