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史海沉鈎:東晉為何到處是貪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5 14:59:25


 
  其實背後有深層的含義,概括就是:皇室允許官吏腐敗,官吏轉而支持皇權,雙方做一個交換。

  王導堅定地執行這一“國策”,有個重要原因是:傳統力量的巨大慣性。

  魏晉時的“九品中正制”

  我們現在想做公務員,都要考試。這種方法從隋唐時開始,就是科舉制度,但是在此之前,怎麼樣才能進入官僚系統呢?

  做一個簡單介紹。

  夏、商、西周:多是世襲制。基本靠“拼爹”,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戰國、秦:憑口才、論軍功。要靠真才實學,是靠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一批“窮二代”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鳳凰男”。

  兩漢:察舉制度。地方長官到轄區內打聽、采風、到處晃悠,發現人才後,自己面試,然後推薦給上級或者中央。經過試用期,表現優異的,就可以轉正了。

  魏、晉:九品中正制。就是在某個地區,中央派一個人專門負責考評,把人才分為九品,即九個等級。根據不同的等級做不同的官。

  這個“嘴大”的人就叫“中正”。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全憑他的個人喜好。所以他的素質修養,決定了無數人的前程。

  如果說一開始還在公正的軌道上行駛,後來則信馬由繮,越來越不靠譜。因為被評為“優等生”的人全部來自士族,為什麼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