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歷史的反思:德國與日本的不同態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4 10:07:49


 
  二、承認歷史罪行,才能求得和解

  法西斯主義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製造了一起起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極大傷害,給戰後國際關係造成了嚴重後遺症。這也為戰後這幾個國家重新融入世界,與戰爭受害國和平共處、和平發展,帶來很大障礙和困難。要求得他國以及世界的寬恕,達成民族和解,前提就是要承認本國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歷史罪行,這是擔起歷史責任的基本要求。歷史罪行是國家的歷史恥辱,但只有公開認罪服罪,以謝罪換取冰釋,以懺悔換取信任,以真誠換取和諧,才能有和平光明的未來。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3月初訪日時所說:“二戰後德國能夠幸運地被國際社會再度接受,是因為德國徹底與過去訣別。”走不出這一步,必然作繭自縛,自困於世。

  戰後70年來,德國歷屆政府不避諱歷史上的罪行,一再向曾遭受納粹侵略和殘害的各國人民謝罪。1970年,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雙膝跪下謝罪,世界為之動容。媒體評論道:“德國總理跪下去,德意志民族站起來。”1995年,科爾總理又跪在以色列一座紀念碑前,重申德國的悔罪,後來又倡議成立“贖罪委員會”。1996年,德國政府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納粹受害者哀悼日。奧斯維辛集中營成為哀悼大屠殺中遇難猶太人的中心地。在德國,任何對德國在二戰中的罪行進行歪曲、掩蓋或淡化的企圖,都會立即遭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反擊,並且依法治罪。從重塑民族關係的大局出發,德國在處理二戰歷史問題時,尊重被害國家和被害民族的民族感情,注意國際輿論的監督,採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態度,爭取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德國重新塑造國際形象,重新融入歐洲和世界,國際關係逐漸修復,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逐步增強,逐步成為歐盟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德國還與其他國家一起舉辦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活動,向世界傳遞勿忘歷史、珍愛和平的理念。歷史表明,悔罪才能和解,和解必須悔罪。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在對待戰爭罪行上始終是避重就輕、避實就虛,企圖將歷史罪行輕描淡寫、一筆抹過。作為日本“頭號戰犯”的裕仁天皇,一直到死也沒有對日本侵略過的受害國和人民表示謝罪之意。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令人發指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右翼勢力卻極力狡辯,“南京事件的真相還不清楚”,“戰爭中殺人本來就不算殺人”,把南京大屠殺改為“南京事件”,“屠殺”改成“殺害”,屠殺的30萬人改成“許多”。1995年,日本國會通過的《戰後50周年決議》根本不提“謝罪”兩字。在戰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日本政府愚弄民眾,掩蓋歷史真相,美化侵略戰爭和戰犯。首相安倍在美國的演講中稱慰安婦受害者是“人身買賣”,公然掩蓋與歪曲歷史。日本地方政府甚至著手為二戰時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公開宣傳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這些錯誤言論行徑都遭到了中韓等國的強烈駁斥。承認歷史罪行有助於化解歷史仇恨,改善中日關係,增進民族交往,這是日本政府應該秉持的基本常識。“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後,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這是我國政府的誠摯勸告。在日本侵略戰爭失敗70周年之際,日本面臨重大抉擇,必須反省自責、改弦易轍。否則,一意孤行,將與亞洲與世界各國更加疏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