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香港紙媒寒冬 街頭報販有話說
http://www.CRNTT.com   2015-08-18 00:51:14


一位婆婆凌晨4點便開始擺攤賣報。(中評社 莊恭誠攝)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記者 莊恭誠)自上月擁有56年歷史的《新報》宣佈停刊之後,《成報》、《壹週刊》、《忽然1周》這些在香港傳媒業如雷貫耳的名字,也相繼傳出經營困難的狀況。正當香港紙媒業迎來再一股寒潮之時,一群報販卻依然堅守在自己的檔口,為的不僅是生活,更是一種信念。他們正用自己的行動,寫下那屬於自己、卻未必屬於時代巨輪的“不朽香江名句”。

  凌晨4點的香港,天還未亮,一位滿頭白髮的阿婆拖著自己那被街燈光照射向地面的影子,在人煙稀少的街道上走著。她推著的那架手推車上,放著一個被報紙填得半滿的儲物箱。

  再過一會兒,她就要在全長1.2公里的筲箕灣道上,選定自己今天的第一個“報檔”。而在天亮前的這一段時間裡,其餘還未送到的報紙將陸續塞滿她的儲物箱。在今天這作為報販的8個小時當中,這位阿婆還將在這條港島東區的主幹道上,尋找不同的位置“開檔”——因為隨著上班時間臨近,沿街店鋪陸續開門令她不得不轉移陣地,另一原因則是為了躲避食環署人員對無牌小販的巡查。

  但是距離出門擺檔已經過去1個半小時的此刻,她煩心的卻是另一件事。“哎呀,今日的‘蘋果’還未送來啊!”阿婆拿起她手邊僅有的2份《蘋果日報》,說道:“剛才問對面的報檔借了4份來賣著先,現在已經賣出去2份了。”而這種被地區發行商遺忘的事情,對於她這樣的街邊無牌報販來說,可謂是司空見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