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歷史沉澱之後 留下對胡耀邦的敬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8 09:39:29


胡耀邦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此間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說:兩天後的11月20日是胡耀邦100周年誕辰紀念日,中央已經決定當天舉行紀念活動。中央黨校和一些民間的相關紀念活動已經開始,這些提前的預熱和升溫充分反映了公眾對耀邦同志的敬意。

  2005年胡耀邦90周年誕辰時,中央對他的一生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近年來中國官方媒體日常談論胡耀邦正面貢獻的時候越來越多,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裡,胡耀邦作為主角之一的正面貢獻得到大量呈現,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

  胡耀邦1987年1月帶著對他個人的爭議離開了黨的總書記職位。當時的簡短公報提到他“在重大政治原則上的失誤”,提到黨的高層會議對他進行了“嚴肅的同志式的批評”。這些表述只出現了那一次,以後沒有在黨的其他公開文件中重現。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後中央發表的悼詞裡,高度評價他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這段評價後來也成為2005年黨紀念他90周年誕辰時的評價總基調。

  歷史很顯然在淡化1987年的那段變故對評價胡耀邦的影響。一開始這種淡化有些刻意,後來它成為自然的過程。很多人士認為,這樣的歷史淡化不意味著那些重大細節被抹掉,不代表某種相反的暗示。但這種淡化是真實的,它本身構成了歷史的一種態度。

  胡耀邦那一代領導人既處在當年對大量難題的解決和克服中,也處在轉折性的歷史洪流之中。他們每個人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到正確是很難的,當時的政治會對他們的具體表現做出當時的評價和對待。但歷史更加看重中國前進這一總趨勢,也更重視每一位領導者對黨、國家以及人民的忠誠。胡耀邦恰恰在後一點上得到超高打分,他為黨的事業奮鬥了60年,他的上述忠誠從來沒有動搖,他的人格經歷了洗禮和考驗,他的理想主義精神催人自省。

  在民間輿論場,對胡耀邦的爭論一直在一些圈子裡繼續,而且圍繞對胡耀邦的評價不時因為偶然原因成為輿論活躍人士的焦點話題。其中一部分人或明或暗宣揚,今天官方不再提1987年那段事情意味著對當時政治決定的自然否定。另一部分人則不時以批判的語言提及對胡耀邦在具體政策和工作層面有過的爭議,以此對他做政治貶低。

  其實這樣的爭論者是把胡耀邦話題當作噱頭,進行泛意識形態爭論。爭論者各自想象出一個“胡耀邦”,把這一自造的形象朝著他們需要的樣子猛推。他們雙方或者通過指責胡耀邦,或者通過在故意曲解他基礎上讚揚他的方式,都在非議甚至反對胡耀邦同志所從事的偉大事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