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松嶺:兩岸共享中國夢之初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9 10:28:50


 
  其次,從民族層面上講,中國夢是實現民族復興。中華民族作為人類歷史上創造燦爛文明的優秀民族,千百年來一直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鴉片戰爭後,由於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衝突中,西方用戰爭方式打開了東方大門,並將西方制度、價值觀等同堅船利炮一起,潮水般湧入東方,對東方民族和東方文化形成巨大衝擊。日本的大和民族,開始走向全盤西化,武士在東西方文化的衝突中轟然倒塌。中華民族,也開始思考民族文化的下一個面向。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並未完全覺醒。甲午戰敗後,中華民族開始向日本學習。一戰結束後,由於巴黎和會出賣中國利益,知識分子關於中華民族何去何從的大辯論昭示了中華民族對民族文化和民族前途的分野,從此,全盤西化、食古不化、走中國特色道路等諸多紛爭紛紛現世。1949年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走向了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中華民族的文化中也開始以蘇為師的時代,至今依然殘留的蘇式火柴盒建築、列寧裝以及諸多外來詞語殘存著中華民族復興路上探索的痕跡。中國大陸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西方文化的揚棄依然沒有達到期望的目標。台灣地區雖然中華文化保存的相對好些,但是民粹化的民主制度的引入,使得台灣逐漸喪失了經濟發展的動力,也逐漸失去了上一代乃至上幾代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保存和捍衛。中華民族雖然經濟發展起來了,政治上引入了民主制度,但是,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傳承依然不到位,中華民族的綺麗瑰寶——中華文化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揚棄和繼承,這,對於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來講,不能不引以為憾。中華民族是擁有獨特文化的民族,中華文化存則中華民族存,中華文化亡則中華民族亡。中華民族,在經濟發展、政治進步的同時,將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遺產繼承、整合、分享,乃至進一步為世界文化貢獻更多的文化財富才算是民族復興。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者,大陸和台灣各自走過了自己六十餘年的文化復興之路,各自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恰如富春山居圖一樣,兩圖合璧,才為一圖。兩岸將經驗和教訓共同總結、共同揚棄、共同發展、共同將中華民族祖先的文化遺產發揚廣大,中華民族的文化元素再如漢唐般發揮作用,成為新時代世界文化更健康的有機整體,是之謂民族復興。而兩岸和平發展和國家的統一,恰恰是民族復興最好的表現形式。

  第三,從人民層面上講,中國夢是實現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的所在。人民幸福不幸福是中國夢的依歸。幸福,是一個主觀的概念,是人民發自內心的感受,感受無形無體,但是確確實實存在。這個理念,從非常高的層次上提出了對中國夢的構想和要求。確實,國富民弱在中國歷史上有之,民富國弱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之。真正實現國富民強,才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創舉,才能摸索出一條良性循環之路,為萬世開太平。台灣民眾當前崇尚所謂“小確幸”,這確實是在全球化趨勢下的無奈之舉,也是“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鴕鳥行為。事實上,在當今時代,任何國家和地區均不能阻擋全球化的潮流。比如,台灣部分人打著“反中”的旗號阻礙服貿協議生效,但是大陸和韓國簽訂FTA的效應將在未來迅速衝擊台灣四分之一的產業,並使得台灣“不進則退”,眼見將被迅速甩出亞洲經濟整合的軌道,“亞洲四小龍”的輝煌將不複存在。或許,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民眾,在遭受了重創的教訓之後才會體會總書記“中國夢”的真實韵味,也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地自覺走向中國夢,體會那種程度的人民幸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