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學文:文化復興的兩岸當代聚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0:04:42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今天的台灣社會現狀和對兩岸文化的認同是比較複雜的,尤其是在“去中國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對中華文化已漸視為異已的時候,我們很有必須加強兩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但在認同的道路上,要對台灣社會的現狀做深入的了解,要尋找到有效的“路徑”,讓兩岸文化獲得聚焦,才不會出現如同台灣學者所說的“雞同鴨講”,文化復興也才能取得有效的共識。

  二.文化復興需要尋找當代的聚焦

  2011年7月1日至9月4日,曾經驚艶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在台北亮相,開館兩天,觀展人數就破萬人,人們紛紛扶老攜幼趕來參觀。這個被譽為“智慧的長河——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所有觀展者都為之震撼。如果說吳伯雄所說的話:“此次借助高科技的展覽給人很多啟示。中華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希望此類活動越來越多,兩岸互相學習,共同提升。”是政治人物或者是老一代人的中國觀念,那麼,年青人蜂擁而至,被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所吸引,全神貫注於川流不息的歷史動畫而放慢腳步,則讓我們看到一個事實,當面對共同的歷史文化,誰也無法拒絕歷史和文化的自豪,更為今天的科技而折服。台灣美學大師蔣勛說到,觀展會比上一堂抽象的藝術史收獲更大。郝龍斌說,看到該圖時感受非常強烈,兩岸交流就是要發揮創意與智慧。

  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因為這樣的文化交流,尋找到了兩岸文化的當下聚焦。把中華文化的歷史經典與當代大陸科技的進步結合起來,找到了中華文化的當下傳播點。對中華文化深有感情的老一輩,《清明上河圖》在他們的心目中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珍寶,他們是充滿感情來看這幅歷史畫卷的,他們的感動是由內而外;而在“去中國化”教育成長起來的台灣年青,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給他們帶來好奇,他們是衝著高科技而來的,但高科技所投注的文化內裡,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當面對這樣的畫卷,沒有人會說這是“中國文化”,不是我們台灣的文化;面對這樣的畫卷,相信年青人會由外而內去感受畫中歷史和文化的精神。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當代聚焦,它所產生的效果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