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中評論壇:台灣專家論習馬會的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5-12-13 00:14:50


劉復國
 
  劉復國:馬習會非常成功  非常值得肯定

  我們可以看到,對於馬習會,台灣很多人是從藍綠惡鬥的角度來解讀,因此正反面的表述都有。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對馬習會的反應,前後有比較大的變化:馬習會剛披露的時候,民進黨幾乎一面倒的批判,但是經過一天的思考觀察之後,尤其是蔡英文思考到這個佈局很可能接下來她要接手之後,態度有所變化。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個人覺得在目前的時空環境、尤其是從選情分析,民進黨目前似乎勝券在握的情況下,更應該從比較高的位階、角度論斷,而不該僅從內鬥的角度來權衡馬習會的前後和影響。

  從國際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我認為馬習會能夠成功舉辦、而且還在新加坡上場,其實有非常多國際外交的意涵在裡面。這一點是台灣內部在討論這些問題時,偏向著眼在政治惡鬥或是談論選舉的角度上,比較少注意到、而且比較會去抹煞成果的。多年來國民黨跟共產黨在許多地方都沒有辦法有共識、兩岸之間沒辦法在政治上化解的難題、或說沒辦法認同的一些觀點,這一次馬習會能夠舉行,顯然是習近平作出了比較大的讓步,而且展現了他的彈性——當然他的背後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這個是非常清楚的。

  我對習近平能夠同意促成這一次馬習會,傾向從其戰略思考的觀點看之。當然,這表面上是給馬英九在任期結束之前對兩岸關係貢獻的一種肯定,但戰略上更多的是投向未來——不管將來是蔡英文還是朱立倫接手,都要在此時規範兩岸未來的發展基本架構。也因此在馬習會後,蔡英文說她沒有辦法接受馬英九在目前民意比較低迷的情況下跟習近平去規範兩岸發展的未來,也就是說馬習會確立了一個兩岸互動框架,某種意義上是框定了未來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