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中評論壇:台灣專家論習馬會的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5-12-13 00:14:50


 
  台灣社會雖有不同聲音  但支持、肯定的比例大

  台灣社會的反應,我覺得比較遺憾的是,從馬習會的訊息出來以後,我們社會呈現比較多的是兩極化,當然從多個民調來看,支持的比例較大,多數人對馬英九的表現也是肯定的。從一個客觀角度去理解,就是當看到一些正面民調數據以後,自然會去留意社會上批評者的反應情形。當看到一些社會正面反應的數據以後,就可看到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轉變也很快,當然,在選舉期間,要民進黨陣營去全面肯定,基本上不可能,他們當然是要去挑戰,淡化馬習會的正面效應。

  可是我仔細觀察綠營人士在媒體上的發言和表述,基本上談的都不是新問題,而是一些陳年的問題,比如說一中各表沒有提出來,馬英九當前民意支持度很低無法代表整個社會,批評一些小的地方。我認為,馬習會雖然不是無懈可擊,但主要的部分基本上都涵蓋了:特別是台灣要講形式對等、稱謂對等,其實,這次很顯然習近平也都願意有彈性來對待。

  過去兩岸領導人沒有機會直接對話討論存在的問題,但這次雙方對於兩岸關係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甚至包括未來的進展,經過討論基本上理解雙方不同立場處,卻更有形成共識處。也就是說,經過這次馬習會以後,大概會有一個雛形,就是對於現在的問題、現狀和未來合作發展,大家形成共同的理解。雖然不算是政治的妥協,但卻承載兩岸的未來希望。

  我認為,台灣社會上有些批評可能過了頭。也就是說,這一次是兩岸領導人會面,不是談判,出發前“立法院”都知道,所以有些人可能誤會了,也可能是故意誤導式的批判,認為馬英九這次去談判,沒有談成就是失敗,犧牲台灣利益。這種觀點是嚴重扭曲問題的……

  總之,我認為,對於馬習會,我們不能光從台灣藍綠的鬥爭去看,我們應該站到比較高的戰略層面去看兩岸關係的未來,還有台灣這一次利用這個機會在國際社會裡所傳達的訊息,這一點對台灣和兩岸互動會有更深遠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