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千年商都轉向電商 廣州:遲到的挑戰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1 20:03:00


 
  告別“商販之都”

  需要指出的是,廣州商業個體雖小而散,但規模足夠大,分工明確、合作緊密,如小狗經濟模式一樣,最終必然匯成巨大的數字,這也是廣州成為專業批發市場、集散地之都的源泉,更是廣州商業強大的生命力所在。

  廣州在電商領域幾乎複制了過去的發展經驗。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曾這樣評價:“廣州沒有出現像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超大型電子商務企業,但有很多成長性非常高的中型企業,可謂‘沒有一只虎,卻有很多狼’。”

  不過,按照過去的路徑,僅僅將製造業是從線下搬到網上,其實並不能帶來向價值鏈高端的攀升。

  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對互聯網時代的廣州商貿有著清醒認識。他撰文稱,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勢頭蓋過了廣州傳統實體商業的知名度,“商貿之都”面臨著淪為“商販之都”的壓力。

  環球市場總經理胡偉權對此深有感觸。一次,胡偉權去拉斯維加斯看演出,架子鼓手的鼓棍突然折了,音樂停止,氣氛開始尷尬,這時主持人指著棍子調侃道,“Made in China!”還有一次,國內一家沙發廠商去德國參展,會上他用相機拍攝外國廠商的沙發,結果外商看到說,“拍也沒用,中國做不出來”。

  同樣的經歷也發生在中經匯通董事長柯宗耀身上。廣州曾有一款熊貓襯衫,柯宗耀問製造商生產一件襯衫能夠賺多少錢,製造商說1塊。他又問香港的經銷商能賺多少錢,香港人說20元。“從那時候開始就認為應該要做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