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僑帶回來的留聲機。 |
|
精美的西洋座鐘。 |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新寧鐵路車站舊址,該火車站舊址位於江門市區北街,是新寧鐵路唯一保留下來的原址,裡面有候客廳、站台等,保存完好。
該鐵路於抗戰期間,遭到日軍轟炸,為阻止日軍南侵,自行拆毀。
廣州日報報道,150多年前,五邑地區的居民第一次大規模走出國門,到異國他鄉去謀生,然而,海外僑居地只是作為謀生地,家鄉則是心目中的歸宿地;他們的心願是要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使子孫後代不再漂泊異域、背井離鄉。
今年是華工赴美國修建鐵路150周年紀念,赴北美築鐵路的華工來自台山、開平等五邑地區,五邑大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啟動了研究項目“美國鐵路華工村落田野考古調查”,該項目考古隊員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新會學宮、金牛山義冢、開平檔案局等地調研,最令他們感慨的,是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在海外謀生的華人華僑紛紛回到家鄉,帶回海外文化技術。
“在江門五邑大地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沒有華僑的痕跡。”說到華僑對江門的影響,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譚金花說,“沒有華僑,就沒有今天的台山、開平,甚至沒有今天的江門。”
建築:中西合璧大放異彩
在“淘金時代”移民潮中走出去的江門人,不僅給家鄉帶來大量的僑匯,改變家鄉人的物質文化生活,把國外的生活方式帶回家鄉的同時,也把國外的建築、文化藝術、工業技術等帶回家鄉。
“現在台山、開平等地的碉樓就是華僑回鄉修建的。”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偉強說,“建築特色有濃厚的國外風格,不少用材直接從國外運回來。”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專家司徒尚紀、許桂靈在論文《江門五邑華僑文化》中介紹,在城鎮規劃布局上,僑鄉村落反映了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結合,即村鎮選址按中國風水地理要求,但布局卻突破傳統中軸對稱原則,採用網格狀布局,顯系受西方規劃思想影響。
僑鄉村落建村前制訂規劃,統一安排村內道路系統、主次巷道縱橫交錯,各戶占地面積大小一致,外觀整齊劃一,整體上顯得緊凑、嚴謹、規範;而附屬建築如牛欄、豬圈等單獨配置,集中分布在村外,既節省用地,也保持村落環境衛生。司徒尚紀和許桂靈認為,這種功能分區思想,與小農經濟下舊式農居的簡單分工迥然不同,乃華僑將西方規劃思想在故土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