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定格李克強4個瞬間:從阿斯塔納到馬六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3 09:31:05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故事要從中亞的冰天雪地說起。

  2014年12月14日,零下17度。李克強以罕見的皮毛帽子造型亮相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這本身就預示著此次訪問將會有不同尋常的收獲。

  外面有多冷,雙方的交流就有多“熱”:李克強總理與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會談,從原定交互傳譯一小時,變成同聲傳譯一個半小時。稍微了解一點外事翻譯的人都懂得,這樣的變化中,兩國領導人談的深度和廣度,遠不止以翻倍計!

  “國際產能合作”倡議就此誕生。李克強緊扣哈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光明大道”計劃,提出中國富裕且優質的產能可以與哈方對接,深度合作。因為找准了雙方利益的最大契合點,揭示了包容性增長的廣闊前景,不僅可以加速當地工業化進程,而且還會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所以當李克強的這一提議剛一拋出,納扎爾巴耶夫當場不由自主拍了一下桌子,興奮地說:“就這麼定了!”隨後,這位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政治家,將李克強提出的中哈產能合作一攬子計劃命名為“李計劃”。

  一年來,中哈雙方已經確定了數十個產能合作項目、超過200億美元總投資,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示範。

  如果說哈薩克斯坦的遼闊冰原奠定了國際產能合作的堅實起點,那麼拉美的廣袤雨林則見證了其茁壯成長。

  2015年5月20日,當李克強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長陪同下,登上中國北車長春客車公司為裡約奧運專線製造的地鐵列車時,這列“開往奧運的地鐵”,似乎象徵著國際產能合作這粒冬天播下的種子,乘上了“開往春天的地鐵”。

  正是在巴西,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中拉產能合作“3×3”新模式——被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的國際產能合作,有了更明晰的闡述和更豐厚的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