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保健品騙局:老人怎樣被一步步掏空錢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7 11:01:30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聽信講座 老人一年花10多萬買保健品》、《花20多萬元買保健品 85歲老人成“月光族”》、《79歲大爺7年打卡聽養生講座買1.1萬床上用品激怒老伴》……一個多月來,華西都市報連續推出10餘篇關於“保健品騙局”的報道,本報96111熱綫先後接到上百個投訴電話,集中在保健品領域。節儉的老人為何掏空錢包購買保健品?商家用了哪些招數?華西都市報以超過一百位上當的老人為樣本,進行數據分析。

  受騙金額

  九成老人花費數萬

  子女們不解,向來連打的都舍不得的老年人,為何會掏光了家底去購買保健品,“成箱成箱地買回來”。

  在華西都市報接到的116個電話投訴當中,打來電話的83%是老年人子女,5%為購買者老伴,僅有2%的老年人是自己發現上當受騙後向本報投訴的。此外,還有10%的熱心讀者打來電話,舉報其附近的“養生講座騙局”,“講座現場又看電視又唱歌,受騙的老年人太可憐了”。

  上當花錢的老人中,90%都花費數萬元,其中4名老人因為買保健品成了“月光族”,并繼續向子女和朋友要錢買保健品。大多數子女都稱,不知道老人到底花了多少,只能大概估算。杜女士的母親一年花了不止10萬元,段女士則估算公公幾年時間“花了大概20萬”。還有一些老人還欠了債,其中數額最高的達7萬元。

  公司賣出的常見產品有保健酒、蜂王漿、激光表、高電位。因為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老年人常對賣方宣傳的功效感興趣,賣方宣稱的功能中,以“防紅外綫”、“抗輻射”、“解毒”最常見。因為不懂電腦技術,王大爺稱一些重要人物都去過保健品公司,這讓女兒哭笑不得,“以現在的電腦PS技術,這很容易辦到。”此外,李女士告訴記者,老人不知道社會環境已經改變,“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受騙原因

  渴望健康害怕孤獨

  在受騙老人中,70歲以下的約30%,70歲以上的老人占70%。他們無一例外都極其渴望健康,這也是老年人受騙的最主要原因。“我的糖尿病治好了,但這種病有很多後遺症”,“父親在2009年做了結腸癌手術,現在每年體檢也正常,但他每次聽完講座,就覺得自己一身病”。

  買保健品另一大原因是孤獨。2015年5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稱,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近10%。老人獨自居住,於是,賣方開始溫情忽悠,提著水果拜訪老人,給老人倒洗腳水。不曾想,那些叫著“爸媽”,下著跪的“可愛小夥”讓他們掏空了家底。75歲的楊大爺是簡陽人,隨子女來成都定居,“沒去聽講座前,幾乎沒有熟人。天天聽講座,生活規律了,也認識了一些朋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