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性和原創性也是他關注的問題。“智庫是思想庫,出思想是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最難的創新。要在關鍵時刻為關鍵人物提供好思想、好創意,以思想引領社會。”胡鞍鋼表示,原創性就是要做到獨立選題、獨立研究、獨立發表,這就需要智庫裡的研究者筆耕不輟,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學術耐力和毅力。
作為人才聚集地,智庫的建設自然離不開人才培養。胡鞍鋼認為,智庫應該是一個“人才水庫”,能進能出且高進高出,不能是死水一潭。通過學術訓練建立一支梯次合理、專業職業的核心團隊,在專注的研究領域使智庫帶頭人的經驗和智慧、研究骨幹的知識和能力、學術新秀的才幹和衝勁相互補充、相互激發,實現整個團隊知識貢獻最大化。
此外,他覺得智庫建設應當注重科研資源的綜合利用,“智庫不是學術海洋中的一葉孤舟,而是多層次學術交流平台、知識成果轉化平台,還是科研資源綜合利用平台。”以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為例,依托清華大學的圖書館和數據庫,研究院從世界銀行、聯合國等60多個機構數據庫獲取數據,與世界各國的智庫、研究機構開展項目合作,從而整合科研資源,形成合力。
願景
具備政策、社會、學術和國際影響力,發出中國聲音
談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願景,胡鞍鋼說:“無論是政府機構辦的智庫還是高校智庫,都是國家智者集聚之地,要思國家之所思,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共同的目標是在國內為‘國家智庫’,在國際為‘中國智庫’,自覺代表中國利益,自覺發出中國聲音。”
在他看來,智庫建設要具備4個影響力。
首先是政策影響力。要使智庫的聲音傳達到高層決策者,形成兩者之間的信息渠道和知識橋梁,能及時為決策者提出具體建議和解決方案,並能使之成為政策先導。
“智庫需要通過傳媒及時發布最新的成果,引導社會輿論,引領社會潮流,不斷釋放正能量,在社會上形成公信力和美譽度。”胡鞍鋼將其歸納為社會影響力。
同時還應有學術影響力。智庫的研究選題應當是前沿性課題,研究成果是基於學術研究,具有學術價值,通過在國內外最好的學術刊物發表,產生學術影響力,也贏得國內外學術界同行的認同。
國際影響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國已經逐漸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國的智庫更需要國際化,將國情研究與世情研究有機結合,才能知己知彼。還要主動與國際智庫合作交流,多在國際會議和論壇上發出中國聲音,智庫的研究成果也要及時翻譯成外文。”胡鞍鋼說,中國智庫要主動“走出去”,影響世界。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