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光明網:“零容忍”才是消除恐慌的正確態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10:22:31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4月6日,食藥監總局針對上海公安部門破獲的1.7萬罐假冒名牌奶粉案再發公告表示,國產奶粉品牌貝因美也捲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食藥監總局方面還表示,此前通報涉案產品經辦案機關檢驗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但屬於冒牌食品,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如果購買食用了該冒牌產品,不要過於恐慌”。

  假奶粉事件源於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門接到報案後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仿制多個品牌奶粉罐,並收購低檔、廉價或非嬰兒奶粉灌裝生產假冒名牌奶粉,銷售到全國多個省市。此後,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經審查確認,上述犯罪嫌疑人共計生產銷售了假冒奶粉1.7萬餘罐,非法獲利將近200萬元。

  對於假貨,公眾深惡痛絕,特別是涉及兒童身體健康的奶粉,更是不能容忍。前些年發生的奶粉質量問題,不僅讓公眾心有餘悸,也給中國奶製品產業造成沉重的打擊,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而此次上海方面通過調查,挖出假冒名牌奶粉產業鏈,並嚴懲犯罪分子,是政府部門積極作為的表現。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信任一旦被打破,彌補起來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國產奶粉的質量,一些公眾仍然懷有疑慮。而打消公眾的疑慮,重塑中國奶業形象,監管部門就要對行業內的問題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這不僅需要敢於作為的膽氣,更需要措施得當的智慧。

  假冒並非都偽劣,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就像把十幾元的白酒裝到茅台瓶子裡賣,僅從質量檢測的結果來看,很有可能都是達標的。但在此次假冒名牌奶粉事件中,話卻不能這麼說。為什麼呢?大眾心理。對普通公眾來說,最大的恐慌不是錯誤的信息,而是模糊的信息。錯誤的信息不僅容易甄別,事後的辟謠也容易被接受,但模糊的信息不僅傳播起來更迅速,事後辟謠也會遇到更大阻力。假冒名牌奶粉“符合國家標準”就給了公眾一個非常模糊的信息,可以理解成“假奶粉確實沒有大問題”,也可以理解成“國家標準太低”,甚至還可以理解成“真奶粉原來跟假的奶粉品質一樣”等。這樣一來,公眾恐慌不僅不能消除,反而會造成更大範圍的誤解。

  對公眾來說,“真”“假”是核心問題,是大是與大非的問題,不會因“質量達標”而發生改變。而監管部門“符合標準”的解釋不僅不能消除公眾的恐慌,還會讓公眾對監管部門解決問題的態度發生懷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