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智庫: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須協同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7 00:23:37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中共十八大報告對國家安全形勢作出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強調要高度重視中國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今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有針對性地提出,2016年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關鍵之年,要求各地抓緊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重點做好反對暴力恐怖和維護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領域風險預警、預控工作。剛剛頒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共二十篇、八十章。其中第七十二章明確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第七十三章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家安全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防控風險、服務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久前,以“2016智庫築基中國夢: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問題與應對”為主題的CRDRI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2016年第1季度智庫研判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報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問題與應對”主題,基於理論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從軍事、外交、經濟、社會、歷史等多學科視角,對我國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的核心問題、外部形勢、瓶頸短板等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並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提出了應對和解決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問題的建議和對策。議題涉及諸多方面,包括國家安全風險與應對、公共安全風險與應對、核安全風險與應對、經濟安全風險與應對、校園安全風險與應對、醫療事件主因及應對、新型城鎮化整體模式對外輸出的城市安全風險與應對、“一帶一路”沿線政治風險應對、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安全風險與應對、“網絡歷史”對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威脅與應對、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科創中心建設安全風險與應對、海外華人華僑風險與應對,以及各類安全問題策劃刊發的系列內參等議題。來自國家高端智庫以及全國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應急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

   深圳滑坡事故、天津爆炸事故、上海踩踏事故、東方之星翻沉事件、過期疫苗事件……我國正處在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頻發、多發期。自然災害易發、頻發、重發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概率很大,特別是最近幾年地震的風險有所增加,衛生安全形勢相當嚴峻,社會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金融安全任務懸於頭頂。公共安全問題更加趨於複雜化,自然和人為的致災因素相互聯繫,既有社會矛盾和新生社會矛盾相互交織,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又有公共安全問題的新隱患增多,各類潛在的危險源增多,防控難度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會專家梳理了當今“大眾麥克風時代”公共安全問題的特點。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指出,信息化、網絡化使個體的行為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再加上微信、微博等平台的放大,加劇了事件的傳播以及扭曲的程度。

   那麼如何應對公共安全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林堅指出,要建立公共安全的預警機制,正確地進行風險預警、安全預警、危機預警,並建立信息預警系統和後果預警系統。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孫志明指出,我國應大力加強危機學的建設,加強危機學在學科方面建設的投入,培養大批能從事危機管理工作的各領域人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