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西部地區人均收入水準不高,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較弱,致使市場需求增長緩慢,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江西省住建廳房地產處相關負責人建議,政府須改善房地產用地供應管理,因地制宜調整土地供應規模和節奏。對住房供不應求的城市採取相對寬鬆的土地供應政策,對庫存量大的城市則嚴控土地供應規模。
事實上,在深圳、上海出台“史上最嚴”限購令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與環一線小城市也紛紛收緊政策。
業內人士建議,目前庫存去化並未達到樂觀的程度,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較大、三四線城市樓市僅為溫和回暖的前提下,切忌因為少數城市房價快速上漲而使用一刀切的“限購”、“限價”、“限貸”等行政性手段干預市場。
減少對市場進行行政性干預,並非不需要重視部分城市出現的過熱現象。但是對於廣大的二、三、四線城市,仍需堅持結構性調整的方向不變,採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問題。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未來住房市場調控需要堅持綜合著力的系統性調控方式,需求端既開闢新需求,也要調整措施釋放原需求;供給端則應減少開工,加快施工和減少爛尾。
在擴大需求方面,專家建議,要加大房屋徵收的貨幣化安置力度,進一步健全統籌城鄉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發展有利於農民工就業的服務業、製造業等城市產業,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及子女就學問題,激發農業轉移人口和中低收入群體購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在改善供給方面,針對部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需採取“小船靠大船”的方式向規模較大企業進行項目入股,推動房地產業兼併重組,提升規模效應,從整體上降低商品房開發成本,增強抗風險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有較強的韌性,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現有約2.5億城市常住人口依賴租房,而按照中國2030年城市化率達到70%的目標測算,未來還有5億人未來要進城,保持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對中國城市化仍較為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