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半核心國家”困境的突破和“一帶一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8 11:26:57


 
  國家發展戰略從趕超型向混合型的轉變所包含的重大意義在於,中國積極融入到了全球化進程和國際市場之中。混合型發展戰略雖然認識到了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它沒有形成明確的、系統性的關於中國如何引導全球化進程的思考和政策方案,換句話說,中國對全球化進程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全球化的機遇、防範全球化的風險、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從而為中國發展爭取到更好的外部條件等問題上,但是對於如何影響全球化進程以及能夠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何種影響等重要問題基本上是適應性的。當然,國家無論對發展戰略進行怎樣的挑戰,發展戰略所要實現的國家目標始終沒有變化,這就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並且伴隨著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目標越來越接近於實現,中國對於全球化戰略的需求也就越來越迫切,這就意味著必須將立足於國內發展的國家發展戰略升級為統籌國際發展和國內發展的全球化戰略。

  中國的全球化戰略是由國家目標、綜合實力以及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位置共同決定的,其中綜合實力是決定中國是否需要全球化戰略的基礎,而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位置則是決定中國全球化戰略的具體布局的關鍵,而且綜合實力對於全球化戰略的影響也必須通過它對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位置的決定作用體現出來。實現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是中國始終不渝的國家目標,但是今日之中國不是在積貧積弱的基礎上追求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而是在綜合國力得到了空前增強的基礎上追求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位居世界第一,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國家長期支持的戰略性產業更是躋身世界前列,這些條件說明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位置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伊曼努爾•沃勒斯坦是世界體系理論的集大成者,提出了著名的“中心-邊緣”理論框架。在沃勒斯坦看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無非是對現代世界體系的動態反映,也就是對現代世界體系的階段性特征的集中概括。現代世界體系既是一個建立在全球性勞動分工基礎上的商品生產與交換體系,又是一個由歐美國家支配和剝削亞非拉國家的政治等級體系,這就意味著現代世界體系在將全球範圍內至少是重要的經濟活動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的基礎上,也將當今世界上的現代民族國家區分為核心國家、半邊緣國家和邊緣國家。核心國家是指歐美的發達工業國家,邊緣國家是指廣大的亞非拉國家,而半邊緣國家則是指工業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介入核心國家和邊緣國家之間的新興工業國家。核心國家憑借自身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建立和推行了不平等的交換機制,並且借助不平等交換機制的作用不斷鞏固核心國家對邊緣國家和半邊緣國家進行支配和剝削的地位。不難發現,國家之間政治地位的等級性質是現代世界體系的核心特征,也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基本屬性。正是由於此種等級性質,亞非拉國家很難通過發展來改變自己在現代世界體系中的地位,或者說現代世界體系具有將特定國家固定在其原來位置上的效果,只不過中國的發展正在改變這種局面。

  中國雖然處在現代世界體系之中,卻非沃勒斯坦所說的半邊緣國家,而是“半核心國家”。“半核心國家”是現代世界體系中比較少見的一類國家,具體而言,就是指已經具備成為核心國家的綜合實力,但是被現有的核心國家排斥在核心國家集團之外,因此國際地位並未獲得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國家。“半核心國家”是中國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必須經過的歷史階段,它既表明中國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又表明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可以說“半核心國家”實際上意味著一種不進則退的矛盾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