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叫出“港獨”者 教育和傳媒負主要責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6 00:29:34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邱逸(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記者 黃博寧)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史學者邱逸博士昨日以“幻想與現實——香港的今天和明天”為主題展開講座,將香港當今局面從歷代移民及家國情懷、港英政府的統治、傳媒的操弄、以及中央政府對港政策四方面進行解讀。他表示,十年前認為隨著中國大陸國力上升,難民思維會逐漸消解,建制派力量會自然而然增加的假設,今天看來不正確;今日大聲叫出“港獨”的是回歸一代,是難民情結的自我繁殖、港英時教育和回歸後傳媒操弄要負上主要責任。

  邱逸原籍潮州,70年代末來港,從幼稚園到研究院,接受的都是香港教育,他曾在中學任教,關心中學歷史教育,近年來研究興趣轉向香港史。他將自己的個人思想梳理為四個時期:西方價值崇拜時期(1984—1994)、西方價值懷疑時期(1994-1997)、西方價值反思時期(1997-2004)、中國道路支持時期(2004-至今)。

  邱逸表示,內地對香港充滿了“幻想”,香港面對的是“現實”,擁有的是“今天”,“明天”卻不知會怎樣。今年年初的新界東補選中,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作為內地出生的新移民,卻主張激進,反對“新移民”、鼓吹本土,反映的是香港移民現狀中最諷刺和糾結的部分。

  他指出,香港的發展要從清政府收復台灣,康熙解除“遷界禁海”開始,而非教科書上說的1841年香港開埠,以後歷代遷移以福建、廣東(包括客家人)兩省為主體,上世紀50年代及其後少部分江浙人及國民黨部屬的到來,並未改變這一以粵閩為主體的人口結構,回歸之後來自內地各省市精英來港的“升學潮”卻可能打破了這結構。“深圳就是有史以來在廣東人地區發展出一個外省城市。”邱逸說。

  香港開放內地學生升學以來,20年中有近40萬在內地接受中等教育的年輕人來港工作生活,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組織。中評社記者問及“升學潮”對香港未來社會有何種影響?邱逸認為,這部分人基本都將會成為社會的中上層,如中環普通話和英語夾雜、大學里的普通話盛行、大學的院長、副院長很多來自大陸,他們與香港下層幾乎毫無瓜葛,今日香港大學里爆出“港獨”思潮,一定程度也是對來自內地的“升學潮”之回應。不過,由於時間尚短,穩定下來的人數也還有限,因此主流媒體仍然在掌握在傳統的“政治難民”思維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