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訝異的是,幾次被問及當初吃過哪些苦時,思維敏捷的方李邦琴都是沉思片刻,答的有些遲疑。“我只記得那些快樂的事,痛苦的事好像都忘了,我生來就是這樣。”方李邦琴說著,細長的雙眼笑意盈盈,就像兩條彎彎的月牙。
樂觀,似乎早已融入她的血液,正如溫婉的微笑是她面龐上最常見的表情。而如今的淡然,正是源自幾十年來一次又一次殘酷的錘煉。
方李邦琴說,幾十年的闖拼,自己並非沒有碰到過差點邁不過的坎兒。2000年,以矽穀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一夜之間股票、房市統統暴跌。當時,擺在她面前的幾乎就是絕境:丈夫過世,兩個兒子罹患癌症,投資大幅縮水,每月用於辦報的幾百萬美元付之東流。“那真的是非常困難的時候,不知道明天該怎麼面對。”
可就在一天清晨,正當她站在家中的落地窗前望著屋外的陰雨發愁,忽然看到東方一片通紅,一大片烏雲中探出一輪火紅的太陽。“當時我就告訴自己,不要害怕,烏雲後面就是太陽,我突然就有了面對明天的勇氣。”
正是這樣,一顆堅強而樂觀的心,讓這位華人女性,即使單槍匹馬,即使身處逆境,仍然始終挺直腰杆,迎刃而上,最終絕處逢生。
奔走東西 建中美友誼之橋
在交談中,方李邦琴常常提到一個詞,定位。於她而言,準確的定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而在生意之外,還有一個定位在她心中至關重要,那就是兩個“母親”的女兒。“中國是我的生母,美國是我的養母。因為這個定位,我可以做很多事。”
自從56年前遠赴重洋來到美國,大洋彼岸的故鄉總是方李邦琴最深的牽掛。“我常和人說,在生母最苦難、最無力的時候,我糊裡糊塗去了異鄉,跌打衝撞,漸漸長大。”說起這些,方李邦琴的眼眶噙滿淚水。而當羽翼豐滿,她第一時間想到的,正是為“母親”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早在2001年,方李邦琴就在舊金山發起成立“北加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傾力推動中國的統一大業;此後,她又捐贈千萬元,支持中國國內高校的發展;2010年,中美政府簽訂“十萬強計劃”雙邊協議,計劃招攬10萬名美國學生赴華留學增進了解,她毅然投入100萬美元作為“種子基金”。
如今,方李邦琴依然沒有停下為中國母親奔走忙碌的腳步。去年8月,由她一手籌建的首座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在舊金山開館。
“很多西方民眾談及二戰歷史,只知諾曼底登陸等西方戰場的故事,卻不知還有一個東方戰場。我要建立這樣一個國際平台,向世界講述我們中國人的抗戰故事。”這個堅定的念頭在方李邦琴的心中深深扎根。為此,她義無反顧地捐出自己的私人建築作為紀念館場所,並且多次飛赴中國各地,參觀各類抗戰紀念館取經。而當一些在美日裔的威脅和壓力迎面襲來時,她更是從未想過動搖與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