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對本系統和轄區內農村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做精准調查、全面摸底;完善貧困地區教師福利待遇制度,設立貧困地區教師津補貼;加快農村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靈活多源的教師增量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建議,應立足建立貧困地區師資培訓交流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可由東部教育先進省市抽調中小學具有教學實踐經驗的優秀一線老師組成工作組,“一對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的中小學。
發揮職業教育“造血”功能
“相對於經濟扶貧、政策扶貧和項目扶貧等,教育扶貧直搗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全國政協常委陳傑表示,我們應該反思,在貧困地區為什麼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相比現實的生計問題,貧困地區的人口最先拋棄的為什麼是教育。
他表示,相關部門應結合貧困地區情況和需求,形成適合貧困地區的教育總方案,並根據各地實際特點精准細化。要思考給予貧困地區人口什麼內容的教育更能夠有效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狀況,更能激發他們對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職業教育是離農村貧困人口距離最近、最能帶來直接收入提升的教育類型。一些政協常委和委員在調研中發現,一些貧困地區中職教育發展困難重重,未能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而發達地區優質中職教育資源閑置,未能充分發揮其幫扶脫貧的作用。
徐一天常委表示,要像辦義務教育一樣抓好職業教育,取消在擇業、升學、報考公務員等方面對職校生的不合理限制。完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的政策措施,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定單、定向”培訓與務農、轉移就業相結合。按照社會需求靈活調整培訓方式,讓農村青年人人有受訓機會。
孫太利委員建議,組織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學校與貧困地區對接,實施“招生與招工”“學校與企業”一對一相結合的辦法,通過職業教育,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從而促進就業。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