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川認為,在荷蘭占領時期,大陸移民不僅沒有停頓,而且出現了更大規模的移民運動,這是由於明末清初大陸戰火連綿,沿海喪失土地的破產農民冒險橫越海峽到台灣謀生,而鄭芝龍在協助大陸饑民移往台灣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林仁川表示,荷據時期漢族移民第一個特點是絕大部分是漳泉的閩南人,移出地集中在廈門、金門、烈嶼、漳州海澄、泉州安海等地,同時還有福州和廣東沿海,甚至還有從馬尼拉,巴達維亞移居台灣的漢族移民。
其次,當時除了男子移民台灣外,還有婦女和兒童一起乘船去台灣,說明有一些移民已是整家遷居台灣。大陸婦女最早移民台灣見於一六四六年.到一六四七年已出現居住台灣的記載,隨男人移民台灣並定居台灣的。
第三,台灣漢族移民的流動性大,在台灣永久定居的比例並不高,大部分移民在台灣居住一段時間後又返回大陸。
漢族移民與原住民:既相互幫助也存在矛盾衝突
對於漢族移民與原住民的關係,林仁川認為兩者關係比較複雜,既有相互幫助,互相支持,共同開發台灣,反抗荷蘭人的殖民統治。又有相互猜疑,爭奪生產生活資源的鬥爭,甚至受荷蘭殖民者挑撥離間而相互殘殺。
林仁川表示,早在荷蘭人占領台灣以前,漢族移民已經到達台灣從事商業貿易、農業開墾、捕獲野鹿和捕魚等活動,他們與當地原住民和睦共處,共同開發台灣。當荷蘭人踏上台灣島時,發現中國移民種植他們帶來的水果樹種,如橙、桔子、西瓜、香蕉等。在勞動中中國移民與原住民建立良好的關係,以至於引起荷蘭人的妒忌,希望在適當時機,把原住民與中國人做的鹿皮交易轉到他們這邊來,從此挑撥原住民與中國移民之間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