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聚焦保障房違規分配:違規分配漏洞何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9 09:36:07


 
  保障房分配、使用不合規現象並非個例,已成為年年禁止、年年複發的“頑疾”。“十二五”期間,我國共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013萬套,有上億群眾遷入新居。但這之中,也混入了騙房、騙補者,違規占用住房保障公共資源,並從中獲利。審計數據表明,2015年貴州省共有1238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559套,安徽省違規分配保障性住房1899套,湖南省湘鄉等32個縣市1446戶保障對象未按規定及時退出,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464套,違規領取貨幣補貼146.03萬元。

  不僅如此,一些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保障房的人,還將其違規轉租、轉售。在記者走訪北京市通州區工具廠公租房、燕保·梨園家園公租房、大方居廉租房項目的過程中,就有一些住戶反映,身邊仍然存在保障房轉租的現象。

  “按規定,低保戶家庭一個月三十多元、五十多元租金即可租住。可有些不是低保戶的人違規騙租後,轉手再把房子租出去,租金1500元左右,這樣就賺了差價。”一位住在北京大方居廉租房的住戶對記者說,“剛開始有人上門查,後來很少查了,就是要求住戶每半年自己去填一個收入表,看收入是不是超過了標準。”

  除了個人對個人的私下違規轉租,有的保障房還被出租、出售給社會機構使用。如湖北省荊門市112套公共租賃住房被縣經濟開發區和招商引資企業、創新創業平台等用作臨時辦公用房;山東省濰坊市40套公共租賃住房被整體出租給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類似的問題被審計署一一點出,要求整改。

  套利有空間,制度有漏洞,監管不作為,違規成本低

  違規分配“綠燈”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